理论学习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习园地 -> 理论学习 -> 正文

牢牢把握“五个必须统筹”的规律性认识

作者:叶建春 编辑:吴文婷 来源:理论网 发布日期:2025-02-28 浏览量: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五个必须统筹”的规律性认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经济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论断,既是对以往经济实践的总结,也是对今后经济工作的指引,既是做好经济工作必须坚持的原则,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方法论,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发展大势的深刻洞察、对于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江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与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扎实推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地落细落实,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

坚持全方位扩大有效需求,推动经济持续向好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2025年九项重点任务之首,体现了对总供给和总需求的高效统筹,是对新时代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刻运用。我们将积极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全方位扩大有效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巩固经济持续向好态势。

大力提振消费。坚持促消费、惠民生有机结合,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更大力度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扩大支持范围,优化补贴流程,全面提振汽车、家电、家具、家装等大宗消费。扩大餐饮、住宿、养老、托育、家政和家居综合一体化设计等服务消费,培育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体育消费等新增长点,持续激活赛事经济、演艺经济。健全城乡商业网络,推进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开展智慧商圈、智慧门店建设,加快培育消费新场景。创新高品质文旅业态产品供给,实施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行动,积极参与国家旅游风景道工程建设,加快完善“云游江西”数字文旅一体化平台,强化“旅游诚信省”建设,让“江西风景独好”品牌叫好又叫座。

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抢抓国家“两重”建设和大规模设备更新机遇,储备和实施一批重大项目,精心谋划“十五五”重大项目。着眼强基础、优结构、补短板、增后劲,深入推进“十百千万”工程,实施省大中型项目4600个以上,完成投资1.2万亿元左右,全力推进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做好赣粤浙赣运河前期工作。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实施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积极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投资、扩大产业投资,推动民间投资较快增长。

推动外贸促稳提质。深入实施稳外贸行动,加强对外贸企业的金融等支持,推动贸易市场多元化。稳定和扩大“新三样”、机电、特色农产品等出口,拓宽中间品出口渠道,培育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等新增长点,加快跨境电商、海外仓、保税维修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稳妥推进新型跨境易货贸易,支持关键设备、能源资源等产品和高品质消费品进口。稳定开行中欧、铁海联运班列和江海联运航班,积极拓展国际航空客货运航线。

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构建体现江西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体现了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要求。我们将坚定不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加快构建体现江西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和职业教育技工教育改革,推动高校专业谱系对接产业图谱,打造一批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深入实施科技兴赣六大行动,加快太行国家实验室江西创新中心建设,有序推进江西省实验室建设。推进省级重大专项“2030先锋工程”,加快“1+M+N”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建设,催生一批标志性成果并实现转化。深入推进“赣鄱英才”“赣鄱俊才”计划,深化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打通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的堵点卡点。

做强做大优势制造业。深化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推进“千项技改、万企升级”行动,深入开展大规模制造业企业数智化改造,促进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钢铁、纺织服装、食品等传统制造业凤凰涅槃,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深入实施产业集群提能升级计划,以“一产一策”推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航空、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和行业话语权。加强质量、标准、知识产权、品牌强省建设,发展工业软件、研发设计、检验认证、法务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聚焦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生物、未来健康、未来显示、未来航空六大重点发展领域,实施未来产业培育发展行动,开展未来产业先导试验区、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争取国家未来产业示范工程和应用场景在江西落地试点。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积极培育生物制造、低空经济、氢能、核技术应用等产业,加速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

坚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我们将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营造更加公平、更有秩序、更具活力的市场环境;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做好“双向开放、惠通四方”大文章,加快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

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认真落实即将出台的民营经济促进法,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任务,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推进零基预算改革落实,探索开展科技金融改革试点,优化省现代产业引导基金运营管理机制,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持续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积极引导开发区国有平台公司从“城投模式”向“产投模式”转变,从单一功能向综合性功能转变。

扩大高水平开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更大力度对接和服务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崛起、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海西经济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更好承接产业转移、深化科技协同。深化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加快建成国际投资“单一窗口”。主动适应招商引资新形势,实施链式招商、资本招商、平台招商等新模式,坚定不移开展目标化清单化精准招商,务求招商实效。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和公平竞争政策,建立完善重大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机制。深入开展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对标提升行动,坚决治理“新官不理旧账”、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等问题,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和“免申即享”等机制,营造亲商安商良好氛围。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深化“三通一码”服务矩阵,拓展“高效办成一件事”范围,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度、获得感。实施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动,推动大宗货物“公转铁”“公转水”,促进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发展。

坚持促进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发展,增强发展整体效能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我们将深化落实“一主一副、两翼联动、多点支撑”的区域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着力优化生产力布局,加快构建优势互补、协同共进的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健全完善区域协同发展规划和政策支持体系,探索构建跨行政区合作发展新机制。实施南昌都市圈培育行动,推进赣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不断增强“一主一副”核心竞争力、辐射带动力。提高赣东北城市群开放合作水平,加快赣西城市群转型发展,推动“两翼”各展所长、竞相发展。支持引导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培育壮大县域主导产业,打造更多经济强县、农业强县、文旅美县、生态名县,夯实“多点支撑”基础。

以人为本提高城镇化质量水平。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科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有意愿的进城农民工在城市落户、未落户常住人口均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统筹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着力建设一批“好社区”,加快建设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推进产、城、人融合发展。因地制宜推进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建设应用,稳步实现城市运行“一网统管”。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持续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用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系统,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扛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落实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确保2025年粮食产量达436亿斤。做深做细“土特产”文章,推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完善“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建设推进机制,健全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强化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利用,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努力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坚持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高标准保护、高水平安全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我们将始终把统筹兼顾作为基本工作方法,坚持系统观念和底线思维,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高标准保护、高水平安全,实现多重目标动态平衡、互促共进。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继续办好10件民生实事。用好“5+2就业之家”,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脱贫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合理调整机制,加强医保基金运行管理。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兜准兜牢兜实困难群众保障底线。坚持城乡一体、均衡可及,优化配置基础教育资源,推进国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和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加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设改造一批“一老一小幸福院”等设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康养等高品质生活需求。

巩固提升生态优势。从严从实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等整改,深化“五河两岸一湖一江”全流域治理,大力推进长江大保护攻坚行动,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实施鄱阳湖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专项行动,巩固提升生态环境“优等生”地位。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和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建设,完善生态产品价值评价体系和总值核算办法,探索开展生态产品交易,加快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用足用好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实防范化解经济和金融领域重大风险“1+7”工作方案和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1+9”实施方案,持续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房地产等领域风险。深刻汲取新余“1·24”特别重大火灾事故教训,纵深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切实减少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升级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严防极端事件发生。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关键在于抓落实。江西将旗帜鲜明倡导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以干部敢为推动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扎实推动全省经济持续向好、风险有效管控、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境界,一步一个脚印把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