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浸染校园,情谊跨越山海。9月20日下午,泉州职业技术大学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归人”——2005届汽车系校友。他们怀揣着二十年的惦念,从五湖四海重返母校,赴一场关于青春、成长与初心的约定。彼时青涩少年,如今已在各行各业绽放光彩:有人深耕汽车领域,成长为技术骨干;有人勇闯创业浪潮,开辟全新天地;有人坚守平凡岗位,书写不凡篇章。身份各异,征途不同,但他们身上始终镌刻着共同的印记“泉大人”。

出席这场同学会的有,校创办人、董事长吴金营,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校友总会理事长蔡金佩,工学院书记兼副院长陈其生,后勤保卫处处长杨津平,学生工作处副处长、校友总会副秘书长朱冰梅,招生办主任、校友总会监事黄世强,及原汽车系辅导员林学明,汽车专业教师陈明福,汽车系辅导员付琴等。活动由校友总会林倪老师主持。

活动伊始,学校宣传片拉开序幕。影片生动回溯母校的发展征程,展现办学层次的不断跨越;同时,也呈现学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校园建设等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全方位彰显泉大二十年来的跨越式发展,让在场校友感慨万千。

蔡金佩代表学校向校友致以热烈欢迎,并从六个维度详解学校高质量发展答卷。从办学层次实现跨越、办学规模持续扩大、在校生数量稳步增长,到硬件设施迭代升级;从软件实力与合作发展深化,成功跻身首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扎实推进专业群建设等方面;再到国际化办学取得突破,在海外设立4所“海丝学院”、积极招收国际及港澳台学生,各领域成效显著,毕业生就业亦呈多元化、高质量态势。
谈及校友工作,蔡金佩介绍,校友会已构建19个分会的广泛联系网络,设立16个在地化校友联络点,推出校友专属服务平台与商业联盟,既以资源共享助力校友发展,也通过挖掘校友奋斗故事传递“泉大精神”。他殷切期盼校友常回校交流,将行业前沿动态、实践经验带进校园,为学弟学妹成长赋能。

陈其生则聚焦学院发展,讲述工学院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育人探索。学院与行云新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打造“行云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从师资优化、课程革新到实训升级,全方位深化协同育人;专业建设的新成果、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突破、师生斩获的新荣誉,让校友们看到学院在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上的坚实步伐,为母校学科发展的蓬勃活力深感骄傲。

“看到老师们的祝福视频时,二十年前的校园生活仿佛就在昨天。”校友代表郑建星上台分享时,言语间满是感动。他特别提及学校创办人吴金营董事长提倡的“早锻炼”传统,坦言当年的晨跑不仅锻炼了体魄,更培养了坚韧的意志,这份收获受益终身。回忆起23年前入校时全校仅450余名学生的场景,再对比如今13000余人的办学规模,郑建星由衷为母校的发展喝彩,同时叮嘱学弟学妹珍惜在校时光,不负青春韶华。

校友代表许伟强则以“创业者的摇篮”为切入点,分享自己与泉大的故事。他回忆,入校第一天便被校园里“创业者的摇篮”标语深深触动,在校时积极参与创业社会实践,创建“社会服务中心”,这份经历为他后来的职业发展埋下了种子。结合自身成长,他建议学弟学妹积极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状态,学会利用资源,秉持“爱一行做一行”的态度,稳步成长。
紧接着,三项校企合作项目现场签约。泉州中润汽车发展有限公司、南安市汽车行业协会、厦门隆达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分别与工学院达成合作,共建产学研平台,推动人才共育、资源互通。随后,许伟强等五位校友受聘为工学院企业导师,将为学弟学妹提供一线实践指导。



▲ 校友企业现场签约

▲ 五位校友受聘为工学院企业导师

校创办人、董事长吴金营向校友致以热烈欢迎与由衷喜悦,勉励大家在人生征途稳步前行。他重点提及“管理、技术、供销、理财”创业四大核心要素,强调其是事业发展的关键基石,希望校友们深刻领悟内涵、灵活运用于实践,以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在行业竞争中找准方向、突破瓶颈,实现个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他叮嘱校友们重视身体健康,保持良好作息与运动习惯,以强健体魄应对人生挑战;鼓励大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传递正能量,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仪式在温馨的气氛中暂时告一段落。校友们随后漫步校园,参观校史馆,重走教学楼、操场、宿舍……那些青春记忆扑面而来,而母校崭新的面貌更让他们由衷赞叹。



廿载再聚,不仅是怀旧,更是赋能与新程的开启。泉州职业技术大学正以日益开放的办学格局、深度产教融合的育人模式,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学校发展建设中,泉大校友们始终是母校发展最坚实、最温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