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以“动手实践”为切入点,带领营员走进闽南非遗工坊,感受传统技艺的温度。在泉港螺钿艺术馆,营员们观赏非遗匠人精雕细琢的螺钿佳作,亲手刻制彩贝片,于丝线珠粒间触摸这项千年技艺的精致;西街珠绣工坊内,跟随非遗大师陈克忍穿针引线,制作桃花扇时,“一针一线皆故事”的匠心令营员赞叹;安溪藤编工坊中,取藤条、学经纬,营员们在非遗传承人指导下勾勒古老技艺的新生图谱;泉港盐场里,下盐田体验制盐、扒盐,参与盐雕DIY,解码闽南盐文化的劳动智慧。
▲ 体验螺钿与珠绣(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藤编寻艺(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盐雕探奇(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传统文化在多元场景中焕发新生。书法体验环节,营员们提笔临摹,于横竖撇捺间感受汉字结构的古典意蕴;齐声学唱闽南语经典《爱拼才会赢》,通过方言发音纠正与歌词解读,深化对“爱拼敢赢”精神的理解;安溪溪禾山茶园内,采茶、制茶、习烹茶奉茶之礼,营员们在茶香氤氲中体悟“谦敬”的待客哲学;来旺良品堂中,手作面线、体验传统花轿,解码“闽南婚俗六礼”的烟火温情。
从历史遗存到产业创新,营员们见证闽南的多元脉络。漫步西街老巷,触摸开元寺千年古刹的岁月痕迹;探访泉州南少林寺,感受禅武文化的悠远梵音;参观海盐遗产馆,品盐焗蛋、盐工茶,回溯“海丝”盐业文明的辉煌;走进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实训室与安踏博物馆,洞察职业教育赋能产业升级的科技活力,感知闽南企业“爱拼敢赢”的奋进基因;穿梭晋江五店市红砖厝群,燕尾脊下的建筑韵律与民俗手作,让营员们直呼“每一块砖都藏着故事。
▲ 世遗足迹(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盐场工业(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营员参观校园及安踏产业园(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古厝烟火(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闭营仪式温情定格:
证书传情,歌声留谊,双向温暖共绘
收官日,闭营仪式暨联欢晚会成为情感的高光时刻。助教团队制作的十日点滴视频暖场,帧帧画面唤起共同记忆;助教与营员面对面唱响《再见》,离别成温柔的叮咛;证书颁发环节,每组助教亲手将结业证书递到营员手中,简单的动作藏着朝夕相处的默契与不舍;领队胡鑫老师代表德国汉华中文学校向泉州职业技术大学赠旗致谢,双向的温暖在仪式中流淌。
▲ 观看十日点滴视频、营员们进行文艺汇演(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颁发结业证书(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领队胡鑫老师代表德国汉华中文学校向泉州职业技术大学赠旗致谢
十日时光,因共同体验而温暖。开营破冰游戏中,营员们通过趣味任务打破陌生;聚龙岛飞盘竞技、水上闯关,运动场羽网飞扬,汗水与笑声交织;暮色下的烧烤围炉、夜空中的篝火烟花,将青春的热烈定格在泉州夏夜。
▲ 破冰融合(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篝火欢歌(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8月11日,助教团队有序组织营员返程。送别现场,营员们带着非遗手作、文化记忆与不舍道别,助教们细致核对信息、协助搬运行李,用贴心服务为活动画上温暖句点。
▲ 合影留念(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此次“海丝寻梦·闽南探韵”之旅恰似一条亲缘丝带绾起欧美华裔青少年与闽南文化的根脉十日寻根征程;借非遗匠心巧播传承火种,凭闽韵寻踪深植文化根魂,以探访足迹勾连古今脉络,赖青春相融共筑情谊长桥。营员既触碰文化肌理的深邃鲜活更在体验与交融间,让传承的种子落地八闽,飘洋越海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