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别敦荣教授带领2018级博士团一行来校,进行为期6天的调研。我校是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正式挂牌的硕博士研究生实习基地。调研期间,博士团全面深入了解我校办学情况,考察校园环境和实训条件,从产业伙伴型大学、创业型人才培养、生态校园建设3个维度对我校进行全方位调研,通过听报告、集体访谈、听课、个别访谈、学生座谈会、学术沙龙、考察合作企业和晋江产业及人文环境等,最终形成分组报告并进行调研反馈。

 

办学情况报告会

 

 

考察校园环境和实训条件

   

听取9场关于教学、学生板块的报告,并集体访谈、现场讨论

 

进行实地听课

别敦荣教授作《办好职业本科的几点思考》学术报告

 

实地走访,校企合作单位

 

 

深入当地,晋江人文考察

 

唐琴博士代表博士团作总体汇报

赴高校实地调研考察是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培养的重要环节。此次选择泉州理工职业学院,不仅因为学校与厦大、与教育研究院的渊源深厚,更因为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2017年潘懋元先生专门撰文《以创新文化养人 以创业实践育才》深刻剖析了泉州理工职业学院的办学案例。在此次来校调研之前,博士团成员进行了大量的前期准备,通过网站以及学校所提供的材料了解学校的基本信息,组织多次讨论,并作了大量的问卷调查。来校后,通过实地考察、听报告、听课、访谈创办者、教师、学生的校内调研和校企合作、晋江人文的校外考察,更全方面、多角度地了解了学校。

她说,学校的建筑多功能,是一所会呼吸的校园;接触的师生都精神抖擞,充满活力;师生创业活跃,有敢为人先、爱拼搏、肯吃苦的精神;更感动于董事长的教育情怀,深知民办教育的艰辛。

 

王亚克博士代表第一组作《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的典范 ——基于泉州理工职业学院产业伙伴型大学建设的案例研究》的汇报

该组共收回问卷843份,回收率100%,覆盖全校8个学院,除了集体调研,还访谈13位管理人员及教师,20余位学生。在调研中发现,我校产业伙伴型的定位科学,不仅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与生俱来的校企合作的渊源、优良的办学传统等天然优势,还有灵活的办学机制,满足学校、企业、行业、晋江地区需求,也顺应发展国家战略和地区规划。学校秉持着与企业先成为同伴,相向而行,继而成为亲密好友和合伙人的信念,已形成初阶伙伴型、中阶伙伴型、高阶伙伴型多样的伙伴关系。教育国际化初见成效,学生自主意识也开始形成。他们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比如,打造“产业伙伴型大学”品牌,要进一步激发二级学院活力,做好扩大教育国际化的准备,推进专业国际认证,适时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要更关注学生切身利益等。

 

段肖阳博士代表第二组作《“遇见”晋江模式与泉理工特质 ——关于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思考》的汇报

汇报从创业型人才培养体验、特色、展望三部分展开。回收教师问卷133份,回收学生问卷958份,除了集体调研,还访谈3位校级领导、4位中层领导、2位辅导员、2位专业教师、26位学生,随堂观察理论和实践课5节。对于“创业者的摇篮”育人定位的认识,管理者明确其内涵,多数教师有较深入理解,且已开始行动,多数学生也有较清晰认识。在创业型人才培养特色突出,教学做” 合一的教学与课程达到知行合一、即学即用的效果,“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师型师资有利教师个体全面发展,多方式的产学融合实践实现学生、学校、企业的多方共赢。学生认为学校创业文化浓厚,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教师创业实践指导等方面满意度高,特别是参与创业比赛的学生对于学校创业相关实践评价很高。在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未来展望中,建议从“即学即用”到“增长扩容”,要争取惠及每一个学生;从提高课程深度、拓展课程广度等方面加强创业课程改革等。

 

 

廖霞博士代表第三组作《生态校园建设促大学可持续发展》的汇报

该组共收到学生问卷样本数量1065份,除了集体调研,还访谈11位管理层、行政人员、教师,10位学生,校内走访晨跑场地、双馨书院、学生食堂、酒店实训基地、多个运动场馆等。从学生视角中得出,生态校园立体绿化覆盖率高,建筑一体化、跑道线路设计和功能分区的布局认可度高,生态校园对学习、生活的影响大,同时也对生态校园的未来有所期待,希望能从绿化到美化,绿植数量到绿植种类,物理空间到文化空间。从教师视角中了解到,教师普遍认可生态校园建设,节约、环保、绿色,已融入课程教学、第二课堂教育等教学活动,生态校园建设实践当中还生发出各种专利技术和科研课题,且能直接进行成果转化,在社会服务方面也有相关活动。他们认为,全体理工人正在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丰富着“生态校园”的内涵。他们建议,要将生态校园理念转变为校园文化实现传承,并努力成为园林城市晋江地标。

 

 

专家视角:有素质,有品质,有现代感 重构人才培养体系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别敦荣教授作总结讲话。在谈及对我校印象时,他称赞我校学生亲切问候很有礼貌,生态校园理念有传承,领导干部团队有能力、有思想、有活力,教学实践和教学活动开展有品质,特别是看到了一批有现代感的工作场所和环境,有一种由外而内的新气象。他说,此次调研是博士团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同学们有切身感受、收获满满、超出预期。在走访中,能感受到创新创业的精神遍布校园各角落,这种精神是符合培养人才的精神的。学校正走在一条充满希望、正确的道路上,进步飞速,成效显著。站在重要的转折点上,面向即将到来的本科教学,需要在重构人才培养体系上下功夫,做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的相关研究。最后他感谢学校的精心安排,让此次调研活动能够圆满完成。

 

 

泰斗引路:创新发展 迈向国际化

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奠基人、厦门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潘懋元教授,同时也是我校董事、战略发展委员会主任。百岁高龄的他专程赶来学校参加博士团的调研报告会。

他说,如果说厦大的校主是嘉庚精神的话,那泉州理工的创办人就是“创新发展”的精神,回首这些年的办学历程,无不是在创新发展的路上奋发前进的,这种精神已经深入人心了。每次来学校,都能发现学校的巨大变化,这次的感受尤为深刻,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他听取了学校领导关于办学近况的汇报,对学校取得的显著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并勉励学校在坚持创新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思考职业教育迈向国际化的问题,开拓学校发展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