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泉州职业技术大学艺术传媒学院的教室里,颜料与炭笔整齐排列,画纸铺展就绪。一场名为马来西亚SARAWAK-CHINA ART FUSION PAINTING(砂拉越-中国艺术融合绘画)“跨文化故事”活动在此启幕,马来西亚艺术团队与服装专业学子们以笔为媒,让中马文化在笔尖相遇、交融。

“看这Midin蕨类的叶脉,是雨林最灵动的线条;大王花的花瓣,藏着大地的厚重纹理。”活动伊始,马来西亚WAN.JULIANA.EMEIH.WAHED博士化身“文化向导”,伴着PPT上砂拉越州的雨林影像娓娓道来。她展示着当地艺术家的创作:犀鸟羽毛纹样绣在织物上,红毛猩猩轮廓融入服饰设计,每一件作品都是自然与文化的共生。学子们听得入神,笔记本上很快记满了自然元素与文化符号的注解。



理论落地即刻见效。马来西亚艺术家Marzuki.Jamilah先生与Syira小姐拿起画笔现场示范:“犀鸟的喙要锋利中带饱满,才显力量感”“Midin叶片用渐变绿,层次感就出来了”。暖心的是,他们还为每位学子准备了伴手礼——印着传统纹样的丝巾、特色手作饰品,让跨国情谊有了具象承载。



画笔落纸,沙沙声四起。学生们让犀鸟穿梭于中式缠枝纹间,热带灵禽缠上东方藤蔓;将大王花与青花瓷纹样碰撞,蓝白釉色晕染雨林之花;或以红毛猩猩轮廓为底,填充泉州刺桐花的炽烈;亦或用马来传统曲线勾勒瓷瓶,中西韵味浑然一体。每一幅作品,都是跨越地域的文化转译。
25级服装与服饰2班 蔡心妍说:““刚开始还担心热带元素和中式纹样会冲突,跟着艺术家学习后才发现,只要抓住线条的韵律感,犀鸟的灵动和缠枝纹的缠绵能完美契合。这就像中马文化,看似不同,却在审美意趣上有着天然的共鸣点。”
25级服装与服饰2班 黄思宁说:“以前以为做设计会局限在单一文化里,这次把大王花的浓郁和青花瓷的清雅结合,意外发现两种极致的美能相互成就,这就是文化融合最动人的地方。”








课程尾声,三位艺术家逐一点评作品,在画纸签下名字与祝语:“愿艺术成桥”、“期待更多融合创意”。全体师生站在“SARAWAK-CHINA ART FUSION”背景板前合影,笑脸与画作一同定格。

“艺术没有国界,不同文化相遇就有火花。”JULIANA博士的话恰是最好注脚。这场工作坊种下的文化交流种子,终将在泉州职业技术大学的土壤里生根发芽,让中马艺术之花绽放在更远的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