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介绍
社会、行业背景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人工智能定位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构建“人机一体的新劳动者”体系,为媒体融合注入强劲动能。国家持续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整合,鼓励创新传播模式,为专业人才提供明确政策导向。
技术革新正重塑媒体行业生态:AI写作、智能剪辑加速新闻生产流程,5G技术催生超高清直播、VR新闻等新型态,数据挖掘与可视化成为深度报道核心能力。传统单一技能人才难以满足全媒体采编全流程需求,急需兼具新闻素养、技术应用及跨平台运营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专业特色
面对行业智能化、个性化、全球化浪潮,本专业精准对接三大核心需求:技术融合力,应对AI渗透全流程的生产变革;跨界运营力,破解政务、商业、国际传播场景壁垒;文化转译力,服务海丝文化数字化与国际传播战略。
本专业依托艺术传媒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的深厚基因,构建跨学科融合的复合型培养体系。本专业以“全媒体技能+人工智能应用”双轮驱动为核心,着力锻造深度表达力、思辨批判力与跨界创新力三大核心素养,培养兼具技术思维与人文情怀的新型传媒人才。
专业按媒体功能建设四个实验工坊
新媒体实验工坊:具备新媒体运营功能,贯通多种媒体形态转换,强化跨平台叙事能力,学生一入学就开始参与媒体号运营,快速塑造网感。
品牌舆情实验工坊:具备数据可视化和虚拟仿真工坊功能,实现数据挖掘与可视化全链路训练,联合主流媒体和平台定期发布大学生品牌指数,建立高校与社会的新型媒体平台关系。
文创实验工坊:依托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优势,开展适合大学生的各种活动策划、文创项目和对外培训活动,提升艺术审美力和市场对接能力。
海外传播实验工坊:依托泉州广播电视台海丝文化传播中心,以世遗元素数字化推动传统文化创新传播,政务、商业、国际传播场景实战提升多维运营力。
专业课程设置
按培养阶段,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群平台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岗位课、专业拓展课。
专业群平台课:文学作品选讲、图形图片处理、文化创意理论与实践、摄影基础、用户心理学;
专业基础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外新闻史、融合新闻概论、视听语言、新闻学概论、剪辑基础、视听传播概论、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
专业核心课:图片摄影、摄像技术、全媒体新闻采访、全媒体新闻写作、全媒体新闻编辑、视频剪辑与特效、短视频创作、音频节目制作、新闻评论、出镜报道等。




教学资源
师资队伍:专职教师共计17名,其中具备留学背景的教师占比为41%。
实训条件:拥有电影级制作设备、专业导播直播系统设备、广播级音频系统设备、数字媒体交互系统设备、全画幅及半画幅单反相机、航拍设备等,校内实验室占地2000多平方米。建有福建省乡村振兴直播产业基地、虚拟演播室、平面摄影棚、视音频剪辑工作室、3D建模工作室及多个影视拍摄空间、教师工作室、校园网络电视台等拟态创作平台。



企业资源
合作单位有泉州广播电视台、无线泉州、厦门文广影业、厦门小题科技旅游有限公司、利郎(中国)有限公司、盼盼集团、匹克集团等。
就业及方向
全媒体+政务方向
就业单位: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
主要从事政务新媒体运营、政策解读与网络舆情管理、新媒体创作与执法、网络内容策展与传播等。
全媒体+商务方向
就业单位:地方企业、品牌公司、电商平台等
主要从事数字舆情监控与危机应对、品牌内容策划与传播、电商直播运营、产品营销、新媒体交互产品的设计与推广等工作。
全媒体+媒体方向
就业单位:主流媒体、官方媒体、融媒体中心等
主要从事新闻采编、数字内容生产、IP形象策划与品牌塑造、文化旅游品牌推广、新媒体融合传播等工作。
全媒体+海外方向
就业单位:对外文化传播机构、跨境电商企业、国际媒体平台等
主要从事海外文化传播、跨境内容策划、产品宣传、海外直播带货、华人社区媒体合作、品牌国际化推广等工作。
未来接续
考研方向:可考取新闻与传播、新闻学、传播学等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
技能证书:可考取新闻记者职业资格,新媒体编辑、媒体融合运营等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