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的普及,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层出不穷,而其中,冒充熟人诈骗更是成为了骗子们惯用的伎俩。他们利用我们对熟人的信任,精心编织各种谎言,稍有不慎,就会落入他们的圈套,造成财产损失。在生活温馨的角落,暗藏着熟人诈骗的冰冷陷阱。你以为是朋友的求助,可能是精心设计的骗局;以为是亲戚的投资邀请,或许是财富的“黑洞”。熟人,本是信任的代名词,却被诈骗分子利用,成为他们行骗的“保护色”。
预防熟人诈骗
1.核实身份,多重验证:
收到熟人借钱、转账等请求时,务必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核实对方身份,不要轻信文字信息。
可以询问一些只有你们知道的事情来验证身份,例如:共同经历、亲友信息等。
2.提高警惕,保持冷静:
对于任何涉及金钱往来的请求,都要保持高度警惕,不要被对方制造的紧张气氛所迷惑。
切记:真正的熟人不会因为你多问几句就生气或不耐烦。
3.保护隐私,谨防泄露:
不要随意在社交平台上透露个人隐私信息,例如: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码、银行卡信息等。
谨慎添加陌生人为好友,避免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
4.多方求证,避免轻信:
如果对方声称是某位亲友或领导,可以通过其他共同认识的人进行求证。
对于对方提供的转账账户等信息,也要仔细核实,避免落入陷阱。
5.学习案例,提高防范:
关注警方发布的防诈骗案例和提示,了解最新的诈骗手法和防范措施。
将学到的防骗知识分享给身边的亲友,共同提高防范意识。
6.及时报警,保留证据:
一旦发现被骗,要立即保留相关证据,例如: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并及时报警。
积极配合警方调查,争取早日挽回损失。
记住:预防熟人诈骗,关键在于提高警惕,核实身份,不轻信、不转账!

熟人诈骗频发,源于多重因素。从诈骗者看,利益驱使他们利用他人信任,将黑手伸向身边人。就受害者而言,对熟人天然信赖,疏于防范,给了可乘之机。同时,社会诚信监督机制存在漏洞,未能及时察觉与阻止这类背信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