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暑气蒸腾,却挡不住泉大学子奔赴实践的脚步。他们积极响应“返家乡”社会实践暨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的号召,怀揣着对家乡的赤诚与对成长的渴望,投身于基层建设、政务服务、医疗志愿、公益宣传等各个领域。他们以青春为笔,以实干为墨,在八闽大地上书写着担当与奉献的篇章。为展现学子们的实践成果与青春风采,校团委特别开设“返家乡”&“扬帆计划”风采专栏,一同聆听他们在实践中的感悟与收获。
以耐心护航政务服务,用细致传递民生温度
姓名:林妙颖
班级:24服设2班
实习单位:柘荣县行政服务中心
实习岗位:导办员


暑假里,我有幸加入“扬帆计划”,在柘荣县行政服务中心导办台开启实践之旅。这段与政务服务相伴的时光,不仅让我走进基层政务的“第一窗口”,更让我读懂了“为民服务”四个字的重量。
导办台是政务服务的“前沿阵地”,每天要接待形形色色的群众,解答五花八门的问题——从不动产登记的流程,到社保业务的办理材料,再到各类证件的查验指引,每一项工作都考验着专业度与耐心。起初,面对群众急切的咨询,我常常因对业务流程不熟悉而手足无措,只能红着脸请同事帮忙。但同事们毫无保留的指导、群众包容的眼神,给了我莫大的勇气。我开始主动梳理常见业务的办理清单,将复杂流程拆解成简单易懂的步骤,利用休息时间熟悉政策细则。渐渐地,我能从容地为群众指引方向,清晰地解答疑问,甚至能提前预判他们的需求,提供更贴心的服务。
以志愿守护医疗秩序,用责任诠释青春担当
姓名:洪劲阳
班级:24工美2班
实习单位:晋江医院晋南分院
实习岗位:门诊志愿者


2025年7月14日至8月14日,整整31天,我以门诊志愿者的身份扎根晋江医院晋南分院。这段与白衣天使并肩、与患者相伴的日子,如同一场深刻的成长课,让我在奉献中读懂了责任,在坚守中收获了力量。
初到门诊大厅,眼前的场景让我既期待又紧张:来往的患者步履匆匆,咨询台的电话此起彼伏,自助服务机前总有需要帮助的老人。我的工作看似简单——引导患者挂号、协助打印报告单、维持就诊秩序,但每一项都容不得半点马虎。记得刚开始,有位老人拿着医保卡反复操作自助机却无果,急得满头大汗。我上前帮忙,却因对医保系统不熟悉,折腾了十多分钟才完成挂号。老人一句“谢谢你,孩子”,让我既愧疚又坚定——必须尽快熟练业务,才能真正帮到大家。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我记熟了各个科室的分布、不同病种的就诊流程,甚至能根据患者的症状给出初步的指引建议。
以笔墨搭建公益桥梁,用创意传递爱心力量
姓名:张熠凯
班级:24数媒1班
实习单位:惠安县前垵经济开发服务中心
实习岗位:宣传员


这个暑假,我通过“扬帆计划”成为惠安县前垵经济开发服务中心的一名宣传员,为期一个月的实习,让我从“数字媒体学习者”转变为“公益传播实践者”,也让我读懂了宣传工作背后的温度与意义。
我的核心任务是搭建项目宣传矩阵,让更多人了解并参与到当地的公益事业中。线上,我负责运营服务中心的官方公众号,撰写“享悦童年,暑期伴读”等公益活动的推文;线下,我协助组织为清洁工分发消暑物资的活动,并用镜头记录下那些温暖的瞬间。起初,我以为宣传只是“写写文字、发发图片”,但第一次撰写推文时,因对“暑期伴读”项目的背景、受益儿童的需求了解不深,写出的内容空洞乏味,无法打动读者。后来,我主动查阅项目年报,走访负责公益活动的前辈,倾听他们与受益群体的故事,才慢慢找到宣传的“灵魂”——不仅要传递活动信息,更要挖掘背后的情感与价值。重新修改的推文,加入了孩子们的笑脸、志愿者的心声,很快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与点赞。
以专业助力家乡宣传,用热爱书写青春答卷
姓名:庄宇佳
班级:24数媒1班
实习单位:漳州市五寨乡人民政府
实习岗位:宣传员


这个暑假,我带着对家乡的热爱,响应“返家乡”活动与“扬帆计划”的号召,走进漳州市五寨乡人民政府宣传办实习。这段在基层宣传岗位上的经历,让我对“专业”有了全新的理解,也让我找到了用所学服务家乡的方向。
在宣传办,我的工作内容丰富而具体:协助前辈整理红色文化宣传素材、撰写乡村振兴主题的新闻稿、布置“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现场、用镜头记录乡里的民生小事,还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了红色革命文化讲解工作。起初,我习惯用校园里学到的“创意手法”处理宣传内容,却发现有些设计与基层群众的需求脱节——比如在设计红色文化宣传海报时,过于追求视觉效果,反而让核心的革命故事不够突出。前辈提醒我:“基层宣传不是‘自说自话’,要站在群众的角度,让他们看得懂、愿意看、能记住。”这句话点醒了我。后来,我在撰写新闻稿时,会主动走进田间地头,倾听村民的故事;在设计宣传物料时,会融入家乡的特色元素,让内容更接地气。
这段实习让我明白:专业不只是课本上的理论与技能,更是洞察需求、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长也不只是技能的累加,而是学会用专业视角理解工作、回应群众需求,真正为人民服务。未来,我会持续关注家乡的发展,利用假期参与基层服务,把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所学与家乡的需求结合起来。毕业后,如果有机会,我希望回到家乡就业,用更扎实的专业能力助力乡村振兴,让青春之花绽放在家乡的沃土上。
从政务服务的窗口到医院的门诊大厅,从公益宣传的阵地到基层政府的办公室,一善书院的学子们在“返家乡”与“扬帆计划”中,用实践磨砺本领,用奉献诠释青春。未来,一善书院将继续引领广大青年学子扎根实践、服务社会,让他们在躬身实干中淬炼成长,在追逐理想中彰显价值,以青春之名,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为家乡发展、社会进步贡献更多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