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原则,2025年7月8日至7月25日,泉州职业技术大学三创书院“追寻领袖足迹,践行绿色使命”社会实践团踏上了一段意义非凡的绿色征程。在18天的时间里,团队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考察过的生态修复项目,实地感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伟力,以实际行动诠释青年担当。
莆田木兰溪:千年治水智慧与现代生态文明的交响
7月8日,泉州职业技术大学“追寻领袖足迹,践行绿色使命”社会实践团首站抵达木兰溪。在建于1025年的北宋木兰陂前,成员们驻足观摩千年石堰与现代生态堤防的时空对话;在蒲坂村榕荫下的村史讲堂里,老书记动情讲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变害为利、造福人民”治水方针在木兰溪的生动实践;在木兰溪治理展示馆内,通过全息投影呈现的水质监测数据,清晰展现了干流断面从劣V类提升至Ⅲ类、防洪标准从不足20年一遇提升至50年一遇的生态蝶变。
“从‘水患之河’到‘幸福之溪’的转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鲜活注脚。”实践团成员黄欣怡在参观日志中写道,“站在木兰陂上,我们真切感受到一代代治水人‘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传承。”


厦门生态治理双子星:从“城市伤疤”到“生态名片”
实践团成员通过实地考察走访,深入学习红树林净化水质、防洪护岸的生态功能,领略了下潭尾红树林公园“海上森林、万物共生”的生态奇观。而位于思明区白鹭洲路的筼筜湖,实践团成员沿湖走访并与实践指导中心的志愿者深入探讨治湖过程,了解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工作期间,针对筼筜湖“黑臭水体”顽疾,创造性提出“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的20字综合治理方针。昔日“臭水湖”终成今日“城市绿肺”。实践团成员深刻体会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更见证了厦门生态文明建设“出圈”的亮眼名片。


围头海岸线:碧海银滩上的生动实践
金沙滩的生态修复、月亮湾的保护开发,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这里得到生动诠释。在调研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与当地环保志愿者进行了深入交流,通过问卷调查、交流访谈等方式,进一步了解金沙滩与月亮湾的生态文明模式。实践团帮助当地环卫工志愿开展净滩行动,在一次次弯腰拾捡中,不仅清理了海滩垃圾,更拾起了守护海洋环境的责任担当。


深沪湾:触摸亿万年生态记忆
在海底古森林遗迹自然保护区,成员们穿越时空隧道,在海洋科普馆探寻生态密码,在亿年古树桩前感悟生命奇迹。结合实地调研,实践团撰写了《深沪湾生态文明建设建议书》,为这片蓝色国土的可持续发展贡献青年智慧。


湿地飞羽:聆听自然的诗意栖居
实践团联合泉州观鸟协会,从泉州湾河口湿地到南安观鸟胜地,以飞羽为媒,读懂湿地健康。“原来一只鸟的生存状态,就能反映一片湿地的健康程度。”实践团成员调研桃花山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宣讲馆,馆内陈列的鸟类标本形态各异,每一件都诉说着湿地与鸟类的共生故事。当摄影机中白鹭翩跹的身影与科普馆里的标本知识相互印证,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认知在实践中变得鲜活而深刻。


绿色宣讲:童心护绿芽,共筑绿色未来
实践团创新形式,将生态课堂搬进晋江市医护人员子女暑托班。通过趣味游戏、互动实验等方式,让环保理念如春风化雨般浸润童心。结束后,小朋友口中“我要做地球小卫士”的稚嫩誓言,正是生态文明建设薪火相传的最好见证。成员们深刻体会到青年一代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责任与担当,更要为美丽中国建设培育更多绿色新生力量。


这次实践之旅,不仅是一次生态课堂,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团队成员们在行走中学习,在观察中感悟。未来,三创书院实践团将继续沿着领袖足迹前行,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让青春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征程中绽放绚丽之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