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夏日的蝉鸣撞上古厝的飞檐,当青春的活力遇见千年的文脉——2025年 7月8日至8月2日,泉州职业技术大学一善书院“善行安海”实践队带着好奇与热忱,踏上了这片浸润着历史芬芳的土地。这不仅是一次文旅探索,更是一场对安海精神内核的深度解码——从舌尖上坚守古早味的匠心,到指尖上传承非遗绣艺的执着;从老作坊里萌发的产业初心,到现代化车间里奔涌的创新活力;从革命故居中沉淀的家国担当,到青年实践中涌动的文化自信……这片土地始终跳动着“守正创新”的脉搏。

品味安海:舌尖上的守正,烟火里的创新
在兴胜社区的古早味摊前“守正”是摊主对菜粿配方的代代相传。从选米、磨浆到调馅、油炸,每一个步骤都延续着祖辈的手艺,那口酥脆鲜美的味道,是安海人对生活本真的坚守,是刻在味觉里的文化记忆。而“创新”则藏在这份坚守的延伸中:如今的摊主会用更精准的火候控制保留传统风味,也会根据年轻人的口味微调咸淡,让老味道既能留住乡愁,又能融入现代生活的节奏。一碗热乎的菜粿,正是安海人“守住本味、适应当下”的生动写照。


感悟非遗:指尖上的守正,传承中的创新
吉花与金昌绣的世界里,“守正”是传承人对“劈丝成缕”古法的执着。一根丝线劈成八缕,才能绣出通透如光影的质感,这种对极致工艺的追求,是闽南人“精工细作”精神的延续,让千年绣艺在时光中保持本真。而“创新”则体现在非遗的活态传承中:传承人不再将绣品束之高阁,而是开发成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文创产品,队员们的体验式学习更是让古老技艺与青春力量碰撞出火花 ——当非遗从博物馆走向生活场景,从单向展示变为双向互动,便在坚守内核的同时,找到了与当代人对话的新方式。


见证发展:产业里的守正,跨越中的创新
恒安集团的发展轨迹,是安海“守正创新”最鲜活的产业注脚。“守正”是那份从未改变的初心:从 1985 年小作坊里“让中国妇女用上优质卫生巾”的朴素愿望,到如今“恒者久安”的企业信念,对品质的坚守、对责任的担当始终未变。“创新”则是企业跨越发展的引擎:从手工打包到智能制造,从本土市场到全球布局,在坚守初心的基础上,安海人用“敢拼敢闯”的魄力打破局限,让传统制造业在时代浪潮中焕发新生,印证了“唯有守正,方能走远;唯有创新,方能做强”的发展逻辑。


沉浸历史:精神上的守正,传承中的创新
许集美故居里沉淀的,是安海人“守正”的精神根基。泛黄书信中“为信仰奋斗”的赤诚,酷刑面前“宁死不屈”的气节,是这片土地对家国大义、对理想信念的坚守,这种精神穿越战火纷飞的年代,成为安海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而实践队员的到来,则赋予这份精神“创新”的传承方式:不再是教科书上的文字记录,而是通过触摸老物件、聆听老故事产生的情感共鸣;不再是单方面的历史宣讲,而是青年一代用脚步丈量、用心灵感悟后的自觉接力。当革命精神以更鲜活的方式融入青春记忆,便在坚守内核的同时,获得了跨越时代的生命力。


“善行安海”的实践,本质上是一场青春与古镇的精神对话:当青年用脚步丈量安海的“守正”根基,用行动激活安海的“创新”基因,便让“守正创新”的精神不仅成为解读安海的密码,更成为当代青年传承文化、拥抱时代的行动指南 ——唯有守住根脉,方能开创新局;唯有联结传统与当下,方能让文明的火种在代代相传中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