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㉕丨八方书院:守护水生态,青春建新功——“河小禹”专项实践团多维实践赋能河湖长治

编辑:团委   日期:2025-08-23阅读: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河湖长制部署要求,持续完善以法治为基石、流域统筹为核心、制度创新为驱动、科技与共治为支撑的河流保护体系,进一步推动该体系向精细化、协同化、长效化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并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在青年成长中的关键作用。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八方书院“河小禹”社会实践团深入福建晋江,以“守护水生态、青春建新功”为主题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实践团通过主题宣讲、政企校交流、实地巡河监测、探访污水处理厂等多维联动,深化青年对“河长制”的认知与实践,以实际行动为流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童蒙启智:创新宣讲播撒环保种子

“护河意识需从娃娃抓起。”“河小禹”团队先后走进梅山社区、梅岭卫生院、新塘卫生院、新塘卡尔美,开展系列爱河护河主题宣讲。团队创新采用“故事化讲解+沉浸式体验”模式:以原创绘本故事《莲雾、玉兰和水当当的时光旅行》为主线,生动讲述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八方书院“河小禹”实践团吉祥物莲雾、玉兰与晋江市水利局爱河护河IP水当当共同发现河流污染(工厂排污、垃圾倾倒、非法采砂填河、电鱼等行为)并寻求河长帮助的故事。故事巧妙引出“河长”角色,以此展开对河长制的内涵及河长肩负的六大核心任务(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水资源保护)的介绍。宣讲课堂中,团队成员也借助水质对比小实验,直观演示河流纳污能力等抽象概念;此外还通过“我是小河长”角色扮演游戏,引导孩子们沉浸式体验河长工作职责。实践团以生动活泼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小朋友们普及了河湖保护、水资源保护、河长制、垃圾分类等知识,活动现场孩子们踊跃参与,积极互动,环保理念悄然植根心田。

政企校协同:深化“河长制”认知探新路

凝聚护河合力,政企校协同是关键一环。“河小禹”实践团联动泉州轻工职业学院“河小禹”走进晋江市河长制办公室,深入了解“河长制”的层级管理体系、智慧治水平台的实时监测功能以及流域协同治理机制。座谈中,针对“当前治理难点与挑战”的提问,晋江市河务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吴我彬分享了治水“晋江经验”:创新采用“人工巡河+无人机巡河”相结合的模式,通过人技协同,显著提升了巡河效率和覆盖面,实现河道治理的精准高效。此次交流不仅拓宽了师生视野,也为校地合作共护水生态搭建了有效平台,凸显了行政力量在水生态保护中的核心统筹作用。

实地躬行:巡河采样检测,践行学以致用

理论需与实践结合。实践团携带采样瓶、测量仪、记录本等采样与检测设备,赴九十九溪右汊、晋阳湖开展实地巡河。在九十九溪右汊,成员们分段位、分水深采集水样,运用比色法快速测定溶解氧、pH值等多项关键指标;在晋阳湖,团队选取湖边浅水区、湖心深水区及入湖河口等不同点位,同样进行水质指标检测,并同步记录水体透明度、悬浮颗粒物、河岸植被覆盖度及排污口分布情况。严谨细致的操作展现了学子的专业素养与守护碧水的热忱,这是“河小禹”们将课堂知识转化为护河实践的重要一步,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学以致用的理念,共同汇聚成守护绿水青山的坚实屏障。

技术探秘:学习“安东经验”赋能治污

为探寻污水治理前沿,实践团成员实地调研晋江安东园污水处理厂。在专业人员引导下,团队参观了污水处理实验室及核心工艺段。作为工业污水与生活污水共同处理的典型处理厂,技术人员详细介绍了近年来该厂在污水收集、达标排放、污泥处置方面的成效,并重点分享了“安东经验”:创新应用“水解酸化+AAO-MBR+臭氧氧化”组合工艺。通过生物技术、膜技术与高级氧化技术的优势互补,显著提升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实现了污水治理的精准化与高效化。团队成员表示,此行深化了对治污技术的认知,收获的经验将应用于后续护河实践当中,积极传播生态文明理念。

结语

从政策认知到技术探索,从意识启蒙到躬身实践,此次实践之旅不仅是一次青年学子的成长历练,更是青春力量与生态保护的深度共振。实践团后续将继续通过制作科普“微课堂”、景区“微导览”等方式把“守护碧水”的誓言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坚实行动,为流域的永续发展贡献青春力量,为晋江市的河流治理与保护进一步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