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评价依据。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聚焦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构建科学、规范、多元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根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及《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修订本办法。
第二条 评价目的。适应职业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强化教学中心地位,充分发挥质量评价指挥棒作用,引导广大教师增强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加大对教学工作的精力投入,推进学校职业教育能力全面提升。通过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促进教师规范教学行为、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持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发展能力。以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为抓手,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引领学校各部门增强规范管理意识,提高管理育人水平,不断完善学校内部治理体系。
第三条 评价原则。坚持客观性原则,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以课堂教学为依据,实事求是开展评价;坚持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符合新时代教育教学要求,符合教学规律和教学规范,按照理论课、实验/实训课、体育课等课程类别分类评价;坚持全面性原则,实行校级督导评价、院级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相结合,教学过程监督与评价结果应用并重,使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能够全面反映教师教学质量。
第二章 评价组织
第四条 校级组织领导。学校成立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任副组长,质量评估处、教务处、人事处等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质量评估处,负责全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组织实施、过程监控、结果核查、树优扶弱等工作。
第五条 院级组织领导。学院成立院级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工作的院领导任组长,副组长视需要设立,系主任、专业带头人/负责人等为成员,负责本学院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同行评价的方案制定、组织实施与结果审核。
第三章 评价对象
第六条 评价单位。原则上以学院为单位进行评价,若同一学院内有相对独立的系或专业类,经学校审核通过后,可单独进行排序,确定评价等级。跨学院授课的专任教师由所属学院管理、行政兼课与兼职教师由开课学院管理。
第七条 评价对象。原则上,当学期承担学校本专科教学任务的所有教师均须参加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其中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课程或教师不参与评价:
(一)单个教学班教学不满16学时的课程;
(二)教师承担辅助教学任务的课程;
(三)未完成课程授课任务离职的教师。
第四章 评价指标与实施
第八条 评价维度。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采用“三维一体”评价体系,即校级教学督导评价、院级同行评价、学生评价三个维度,对应的权重分别为30%、20%、50%。其评价维度、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详见《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附件1)。
第九条 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分为听评课指标和学生评教指标。听评课指标,适用于校级督导评价和院级同行评价,依据课程类别不同,评价课程分为理论课、实验/实训课、体育课三种类型,详见《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听评课评价表》(附件2)。学生评教从价值引领、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内容、学习资源、教学方法、技术赋能、作业反馈、互动答疑、成长收获等方面设定指标。
第十条 评价实施。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每学期开展一次,暑期小学期的评价融入秋季学期中。评价工作依托学校评价管理平台实施,各维度评价数据均从平台上获取。校级教学督导评价由质量评估处负责组织安排、过程管理和结果审核;院级同行评价由学院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安排、过程管理和结果审核;学生评价由质量评估处负责组织,学院书院协同管理实施。
第五章 评价结果与使用
第十一条 结果等级。学校将评价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其中优秀等级比例不超过25%,合格与不合格等级比例不得低于15%,介于两者之间的为良好等级。
第十二条 评价结果。依据评价平台数据,按照等级比例即可得出各评价单位教师的评价等级。但若出现以下情况者,评价等级须相应调整:
(一)在三个评价维度中任一维度的排序位于评价单位后1/4者不得评为优秀等级;
(二)学期内有被认定Ⅱ级教学事故(含折算)者不得评为优秀等级;
(三)学期内有严重违反教师行为规范者,或有被认定Ⅰ级教学事故(含折算)者,直接定级为不合格。
第十三条 质量奖评选。依据两学期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每学年学校组织一次“教学质量奖”评选,学年内两学期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均为优秀等级,且综合成绩总和在学院两次获评优秀等级的教师中排序前20%者(不足1人的按1人推荐)方有参选资格。学校组织专门的答辩评审,最终确定获奖人选,数量一般不超过5人。
第十四条 奖励表彰。学校对学期获评优秀等级的教师给予2000元奖励,对学年获评“教学质量奖”的教师给予5000元奖励,并在全校性大会上进行表彰、颁发荣誉证书。
第十五条 结果使用。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职称评聘、绩效考核、评选推优等的重要依据。学校对获评优秀的教师给予正向激励和政策倾斜,发挥引领作用,带动更多的教师潜心育人,深耕教学;对评价等级连续为合格的教师重点关注,与学院共同制定帮促措施,加强指导,帮助提升;对评价等级不合格的教师,当年度不得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和参加教学评先评优等活动,连续两学期不合格者暂停授课资格,经学院、学校两级试讲通过后方能重新取得授课资格。
第六章 附则
第十六条 教学事故折算,参照《泉州职业技术大学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2024年修订)》执行。
第十七条 本管理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原《泉州职业技术大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管理办法》(2024年12月10日印发)自行废止,由质量评估处负责解释。
附件:1.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2.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听评课评价表
附件1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维度 |
评价指标 |
权重 |
评价方法 |
学校教学 督导评价 |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听评课指标(理论课、实验/实训课、体育课) |
30% |
校级教学督导按学院分组全覆盖听评课,在评价平台上按指标要求打分,每学期每师≥2次,取平均值。 |
院级 同行评价 |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听评课指标(理论课、实验/实训课、体育课) |
20% |
院级教学督导按系/专业分组全覆盖听评课,在评价平台上按指标要求打分,每学期每师≥2次,取平均值。 |
学生评价 |
学生评教指标 |
50% |
学期结束前,组织学生依据评教指标,在评价平台上全覆盖评教,每师每课1次,按师取平均值。 |
附件2-1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听评课评价表
(理论课)
授课教师 |
|
课程名称 |
|
开课学院 |
|
地点 |
|
班级 |
|
应到人数 |
|
实到人数 |
|
听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节次( ) |
到课率 |
|
理论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
评价指标 |
指标说明 |
分值 |
得分 |
教学态度 |
教师提前到课,调试设备,备齐教案课件,内容与目标契合,熟练掌握授课内容与流程,有应急预案。着装得体,精神饱满,语言清晰,教态自然,保持互动,展现良好师者风范。 |
10 |
|
教学目标 |
知识、能力、素质(思政)等目标定位清晰,难易适中,符合职业本科特色与行业要求;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实现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统一。 |
10 |
|
教学内容 |
教学内容紧扣教学目标,主线清晰,重点难点突出;信息量适中,深度广度符合教学要求;体现产教融合、课证融通,反映行业新技术、新标准。 |
20 |
|
教学资源 |
教材、案例、视频等丰富多样,内容充实;教学资源紧密联系实际应用和产业技术前沿;资源获取便捷,支持学生自主学习。 |
10 |
|
教学实施 |
结合教学内容,灵活运用问题、项目、案例等教学方法,有效融入思政元素,创设真实情境,促进互动与思考,培养创新与解决问题能力;融合智慧教学工具,提升课堂质效,拓展学习时空,支持个性发展。 |
25 |
|
教学组织 |
课堂秩序良好,学生专注;能妥善处理突发情况,管理既严格又尊重学生。时间分配合理,节奏得当,能根据反馈灵活调整教学,环节衔接流畅。 |
15 |
|
教学效果 |
学生出勤率高,学习专注,思维活跃,互动积极,学习兴趣浓厚;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知识理解透,具备解决实际问题基本能力,职业素养提升明显。 |
10 |
|
结果 |
评价等级: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合格:60—79分;不合格:60分以下 |
100 |
|
教学过程记录 |
评价与建议 |
|
|
|
|
|
|
|
|
|
附件2-2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听评课评价表
(实验/实训课)
授课教师 |
|
课程名称 |
|
开课学院 |
|
地点 |
|
班级 |
|
应到人数 |
|
实到人数 |
|
听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节次( ) |
到课率 |
|
实验/实训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
评价指标 |
指标说明 |
分值 |
得分 |
教学态度 |
教师提前检查实验/实训场地,确保设备、材料及安全措施完备,教学资料齐全且与目标一致;操作熟练,示范到位,着装规范,表达清晰,师生互动良好,教风严谨亲切。 |
10 |
|
教学目标 |
知识、能力、素质(思政)等目标定位清晰,难度适中,支撑专业与行业发展;思政元素融入自然,在实操中强化价值引领,注重工匠精神与职业道德培养。 |
10 |
|
教学内容 |
内容编排逻辑清晰,重难点突出,容量合理,覆盖关键技能与新知;项目/任务设计能体现“做中学、学中做”,强化理实一体,促进综合能力培养。 |
10 |
|
教学资源 |
实训设备、案例、信息化资源等丰富先进,贴近企业真实场景与技术发展;资源开放共享便于学生使用,支持自主探究与协作学习。 |
10 |
|
教学实施 |
实验/实训前加强安全教育,标志清晰,防护到位,能及时处置隐患;教师操作熟练,指导规范耐心,注重工匠精神与责任意识培养,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采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方法,分组科学、分工明确,确保全员动手参与,注重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课堂气氛活跃。 |
35 |
|
教学组织 |
教学秩序良好,学生操作认真;教师巡视指导到位,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时间分配合理,节奏紧凑,灵活调整进度,注重过程反馈与点评,促进学生反思改进。 |
15 |
|
教学效果 |
学生出勤率高,团队协作良好,专注操作与训练;学生能按质按量完成实验/实训任务,操作通过率与达标率高;实验报告、作品等成果规范,体现知识应用与技能提升。 |
10 |
|
结果 |
评价等级: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合格:60—79分;不合格:60分以下 |
100 |
|
教学过程记录 |
评价与建议 |
|
|
|
|
|
|
|
|
|
附件2-3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听评课评价表
(体育课)
授课教师 |
|
课程名称 |
|
开课学院 |
|
地点 |
|
班级 |
|
应到人数 |
|
实到人数 |
|
听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节次( ) |
到课率 |
|
体育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
评价指标 |
指标说明 |
分值 |
得分 |
教学态度 |
教师提前到场,检查器材,布置环境;教案规范,内容合理,熟练掌握授课内容,安全预案到位;着装专业,精神饱满,口令清晰,示范规范,富有感染力。 |
10 |
|
教学目标 |
知识、能力、素质(思政)等目标定位清晰,难度适中,支撑专业与行业发展;思政元素融入自然,强化价值引领,注重体育精神与职业道德培养。 |
15 |
|
教学内容 |
内容紧扣目标,运动负荷适量,突出重难点,强调健康与实践,促进身心协调发展。 |
10 |
|
教学实施 |
依据教学内容,自然融入体育思政元素,弘扬体育精神,培育规则意识、团队品格和坚韧意志,注重安全预防与应急处理;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信息化手段,课堂气氛活跃;示范规范,指导有效,关注个体差异,强化责任担当与集体荣誉感。 |
30 |
|
教学组织 |
分组合理,任务分工明确,保证每位学生充分参与;运动负荷安排科学,符合生理特点,注意差异化调节;流程顺畅,环节转换高效,减少等待时间,保持课堂节奏。 |
20 |
|
教学效果 |
学生出勤率高,积极参与,听从指挥,协作意识强,运动兴趣浓厚;绝大多数学生掌握所学运动技能,体能得到锻炼,目标达成度高,运动体验良好。 |
15 |
|
结果 |
评价等级: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合格:60—79分;不合格:60分以下 |
100 |
|
教学过程记录 |
评价与建议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