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翔文
“以坚持为舟,渡理想之岸”
毕业中学: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一中学
所在学院:工学院
所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毕业去向:江苏大学 机械工程(专硕)
所获证书:四六级证书,高级电工证,计算机一级
考研心得分享
复试结束后的五个月假期,是我人生中最惬意的一段时光——没有闹钟的催促,没有知识点的追赶,终于能卸下紧绷了一年的神经,去做那些备考时没来得及做的事。回望备考的日日夜夜,从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教室到双馨书院自习室的固定座位,从清晨的百词斩到深夜的刷题,那些重复、疲惫却始终坚定的日子,如今都成了照亮前路的光。其实考研就像一场独自的修行,无论你此刻是迷茫焦虑,还是胸有成竹,都请相信自己的力量,给自己多一点鼓励,这种正向的心理暗示,会在不知不觉中为你积攒前行的勇气。
考研经验分享
01 数学
细节把控 + 科学模拟,攻克考研重头戏。数学作为考研的 “拦路虎”,其成绩直接影响整体战局,而我在备考中踩过的坑、总结的经验,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
草稿纸使用有技巧。我当时在泉州第一中学参加考试,考场仅初始发放一张 A3 大小的草稿纸。由于备考时没养成分区使用的习惯,做题时随手演算,很快就用完了,只能在试卷空白处临时记录,导致草稿与试题混杂,后续检查步骤时格外麻烦。更耽误时间的是,申请第二张草稿纸后,足足等了 20 分钟才拿到,彻底打乱了原本的做题节奏。建议模拟时就有意识地将草稿纸划分成 4-5 个区域,每道题的演算过程标注题号,既方便核对,也能最大化利用空间。
严格还原考场模拟。考研数学的三小时异常紧凑,平时松散的模拟根本无法还原真实场景。我从 10 月份开始,每周固定在早上 8:30-11:30,完全按照考试时间模拟,中途不喝水、不上厕所、不看手机,沉浸式投入做题。这样的模拟不仅能锻炼答题速度,还能让身体和大脑适应考试节奏,到了真正考场才不会因时间紧张而手忙脚乱。
难题果断取舍。考场上遇到没思路的题很正常,千万不要死磕。我通常会先标记跳过,集中精力把会做的题目做完,确保基础分不丢失。等完成全部题目后,再回头攻克难题,此时心态更放松,思路也更容易打开,往往能找到解题突破口。
理性看待模拟分数。模拟考分数高低不用过度纠结:分数不理想时,说明还有知识点漏洞,正好趁此机会查漏补缺,把错题吃透复盘,这些知识点就会变成你的 “得分点”;分数理想时,要保持清醒,不能放松警惕,毕竟模拟只是练兵,考场的突发情况和心态变化都可能影响发挥,骄兵必败的道理一定要记牢。
至于基础阶段的知识点梳理、强化阶段的题型归纳等科学备考方法,大家可以参考其他更侧重系统复习的经验贴,结合自身情况制定计划。
02 英语
细节加分 + 技巧加持,旱区也能拿高分。英语是我发挥第二好的科目,客观题仅扣 7 分,但由于身处旱区,作文和翻译的给分相对严格,最终成绩没能达到预期的高度。结合备考经验,分享几个能提分的关键细节:
书写是主观题的 “加分项”。英语作文的整洁度和可读性直接影响阅卷老师的评分,一手工整的字体能给主观题加分不少。我推荐大家练习衡水体,这种字体清晰规范、易于辨认。备考后期,我每天在完成主要复习任务后,花 15-20 分钟临摹练字,从字母到单词再到句子,坚持下来,书写有了明显提升,作文卷面也更整洁。
模板积累要 “灵活运用”。作文备考不能死记硬背模板,但也不能没有准备。我整理了不同类型作文的通用模板,包括图表作文、观点类作文、书信类作文等,每个模板都记忆关键框架和核心句型,再结合真题素材进行改写,让模板更具个性化。去年英一的作文题意外考了英语二的题型,很多同学当场慌了神,而我凭借提前准备的灵活模板,快速搭建起作文结构,节省了大量时间。
做题顺序要 “合理规划”。考研英语各题型分值不同,合理安排做题顺序能最大化得分效率。完型填空单个选项分值最低(每题 0.5 分),且难度不低,性价比相对不高。我通常会先做阅读、新题型、翻译,最后再做完型,这样能确保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分值更高、更容易得分的题型上,避免因纠结完型而耽误其他题目的作答。
03 政治
抓住重点 + 佛系应考,尽力即可无憾。政治是我备考中最没把握的科目,去年的考题难度较大,个人感觉选择题的正确率基本决定了最终成绩的档位,这门课的发挥确实有一定运气成分。
我当时主要依靠肖四肖八进行复习,但去年的考题与预测重合度不高,很多知识点感觉联系不上,导致选择题做得很吃力。如果想系统备考政治,建议大家参考更专业的复习经验贴,从基础阶段的知识点精讲,到强化阶段的 1000 题刷题,再到冲刺阶段的押题背诵,形成完整的复习体系。
主观题方面,建议大家答题时注意分点作答,条理清晰,尽量覆盖相关知识点,即使没有完全背到原题,也能凭借对知识点的理解拿到部分分数。总的来说,政治备考不用过度焦虑,只要抓住选择题这个重点,按部就班复习,尽力发挥即可,不必强求高分,避免因过度投入而影响其他科目的复习节奏。
04 专业课
稳住心态 + 积累沉淀,成为提分利器。专业课是我考研成绩中最亮眼的部分,也正是这门课的出色发挥,弥补了数学的些许遗憾。
考研两天的四门考试中,至少有两门会让你感受到强度,难免出现发挥失常的情况,这时心态调整就显得尤为重要。我考完数学后,明显感觉状态不佳,很多平时会做的题没能顺利拿下。当时身边不少同学忍不住打开社交软件,刷到 B 站、抖音上的数学答案对析,有人欢喜有人愁,而我果断选择不看任何相关内容,把注意力转移到专业课的快速复习上 —— 回顾核心知识点、梳理高频考点框架,不让数学的失利影响后续考试。
考专业课那天,一道 20 分的新题让我瞬间懵了,第一眼看到完全没有思路。我立刻想起数学备考时 “跳过难题” 的经验,先把其他题目认真做完,预留出 30 分钟专门攻克这道题。此时大脑处于放松状态,不再有时间压力带来的焦虑,突然回忆起备考时某个下午,我花了整整一小时钻研过一道类似的拓展题,当时的解题思路和推导过程慢慢清晰起来,最终顺利完成了答题。
这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专业课备考不能只局限于课本上的基础知识点,还要多关注学科前沿动态、拓展相关题型,遇到难题不要轻易放弃,认真钻研后的积累,说不定就在考场上帮你 “力挽狂澜”。同时,错题本一定要好好利用,把易混淆的知识点、典型题型、错误思路都记录下来,反复复盘,才能让知识掌握得更扎实。
学长寄语
考研就像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沿途有迷茫、有疲惫、有想放弃的瞬间,但只要坚持下来,每一步努力都不会白费。
希望我的这些经验能给正在备考的你带来一点帮助,也想对你说:请相信自己,你付出的每一个日夜,都在为你铺就通往理想院校的道路。
愿你在考场上从容不迫,不负努力,成功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