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暑期社会实践⑥丨工学院“匠心筑梦”汽车产业发展成就观察团:观汽车转型匠心路,铸思政育人强国魂

编辑:团委   日期:2025-08-04阅读: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在实践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2025年7月2日至7月15日,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工学院联合拾德书院组建的“匠心筑梦” 汽车产业发展成就观察团走进东风日产、沃尔沃、比亚迪、小鹏汽车以及东南(福建)汽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调研、访谈、体验等形式,深度体悟中国汽车产业从 “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式变革。让思政教育在产业实践中落地生根。

探索传统车企的破局之道:平衡与坚守

2025年7月2日,在东风日产晋江汇京专营店,观察团了解到该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具体举措。据专营店总经理庄培娥介绍,东风日产构建了油车、纯电、插电混动“三足鼎立”的产品格局。这种布局旨在精准把握不同市场需求,实现平稳转型。同时,企业注重维修服务的透明化以及流程的标准化,以此保障产品品质,提升消费者满意度。从这一案例中,观察团成员认识到传统车企转型需基于对市场的精准洞察,制定理性且可行的策略。

2025年7月3日,观察团走进建发沃尔沃,建发沃尔沃向观察团展示了“坚守中的创新”发展模式。销售总监杨雕龙介绍,沃尔沃品牌始终坚守百年“安全健康”的核心基因。在安全方面,采用硼钢AB柱技术;在健康领域,开发出可识别6000种污染物的健康系统。此外,企业通过模块化平台实现油电共线生产,在保持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同时,灵活适应新能源市场的发展趋势。观察团成员从中意识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平衡好坚守传统优势与创新发展的关系。

领悟新能源车企的领跑密码:技术与智能

2025年7月7日,观察团走进比亚迪乾元心景4S店,比亚迪的“全产业链自研”模式成为观察团关注的焦点。作为全球新能源销量冠军,比亚迪在技术研发上不断取得突破。销售经理俞万杰介绍,其刀片电池有效解决了新能源汽车的安全痛点;第五代DM混动技术实现了2100公里的超长续航;兆瓦级超充技术可在5分钟内为车辆增加400公里续航。面对国补退坡的情况,比亚迪通过置换补贴与服务升级等手段稳定市场。这一系列举措表明,技术是新能源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关键因素。

2025年7月8日,观察团走进小鹏汽车销售服务中心,小鹏汽车则凭借“智能化”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技术主管方志龙介绍,小鹏与华为合作的AI HUD能够将导航信息投影到挡风玻璃上,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可实现“门到门”的自主出行。同时,企业创新的商场展厅与上门试驾模式,让用户能够深度体验产品的科技魅力。方志龙强调,智能化不仅是硬件的升级,更是软件生态的持续迭代。观察团成员由此认识到,在新能源时代,智能化水平是车企竞争的重要指标。

揭晓老牌车企的重生之路:转型与育人

2025年7月11日,观察团走进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在东南汽车蓝领校企合作负责人吴先生的带领下,观察团走进制造厂内部进行学习,东南汽车创新的“校企专班”模式。企业通过安排技师入校授课、让学生实习直接进入产线等方式,实现了“入学即入企”的无缝衔接,人岗适配率提升了60%,为智能制造储备了大量“即插即用”的技术人才。东南汽车蓝领校企合作负责人吴先生表示,转型的核心在于让老企业焕发出新的活力,为年轻人提供广阔的发展舞台。

通过深入走访五家典型企业,青年学子们直观感受到中国汽车工业从“制造”向“智造”迈进的强大力量,加深了对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理解。此次实践活动将思政教育融入产业一线的实践育人中,让思政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有效激发了青年一代投身汽车强国建设的使命担当与创新热情。未来,他们将把在实践中所学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学习和工作中,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