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暑假社会实践⑨丨三创书院:山海为卷,青春作笔——“青春助力·‘沪’名远扬”社会实践团助力深沪乡村振兴新篇章

编辑:团委   日期:2025-08-07阅读:

青春解码山海,创意赋活文脉。立足文化基因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使命,泉州职业技术大学三创书院“青春助力·‘沪’名远扬”社会实践团于7月2日起深入晋江市深沪镇,开展以“青春文旅推荐官”为核心的校地共建行动。二十余名青年学子以脚步丈量侨乡沃土,用创新思维解码文旅基因,将田野调查的严谨与青春创意融合,为深沪镇注入澎湃的青春动能。

校地共建启航:青春力量赋能文旅新范式

7月2日上午,“深情绘山海,沪江青春行”主题活动在深沪镇盛大启动,标志着“青春文旅推荐官”项目正式扬帆。作为“一院一乡镇”战略的实践载体,该项目构建了“青春力量+文旅资源+校地协作”的创新模式,为深沪的山海风光、非遗文化和古镇底蕴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新动能”。深沪镇党委副书记吴连坛在致辞中强调:“这是校地合作的新实践,能发挥高校人才与创意优势,让深沪的‘山海故事’走出晋江,走向更广阔舞台。”为确保项目长效运行,三创书院与深沪镇团委签署《实践共建协议》,从人才培养、资源共享、品牌打造三维度深化合作;同时,文旅体验官综合保险项目同步落地,为学子提供坚实保障。

田野深耕:青春脚步丈量侨乡文旅基因

带着青春誓言“懂深沪、爱深沪、推广深沪”,实践团成员化身“青春解码者”,深入坑边村、科任村、港阜社区等特色村落,开展沉浸式田野调研,循迹侨史馆肌理,测绘传统民居聚落,结合游客动线热力图与村民口述史,解码侨乡的“双重谱系”——侨胞筑乡的精神脉络与聚落发展的空间轨迹。从滨岸生态资源到田畴小径肌理,团队精准锚定历史记忆可持续传承与村落风貌在地性焕活两大命题,为微改造注入青春巧思。

“三面环海、侨情深厚”的村落成为资源勘探的先锋战场。成员们跋涉于嶙峋海蚀崖壁、静谧观海角隅和厚重古厝群落,记录自然与人文景观细节,走访长者与侨属家庭,挖掘尘封的华侨奋斗史。基于扎实调研,团队为资源点创意命名“望归崖”“侨韵古巷”,并规划观景平台、生态步道和文化展示节点布局。村负责人施培清盛赞:“这群大学生发掘了我们习以为常的‘璞玉’,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蓝图。”

创意转化:青春方案激活资源品牌塑造

实践的核心在于将调研转化为振兴动能。团队系统采集深沪镇的自然景观、历史遗迹和特色美食数据,前瞻性提出“服务优化+场景构建”双轮驱动模式。在服务端,深化“网格+文旅”融合路径,将网格站升级为“旅游集散中心”,嵌入文旅导览、文化传播与便民服务,打造集景点讲解、美食推广、文化共享于一体的多功能节点。通过整合运伙村红色基因、坑边村侨乡底蕴、后山社区海港风情等资源,团队策划出“红色古韵·田园新章”“侨情探秘·山海交响”等精品线路,实现红色教育、侨史探寻、生态观光与美食体验的深度融合,构建多维沉浸式文化场景。

在资源活化方面,青春创意释放品牌牵引力。团队挖搁浅船只的网红潜力、灯塔地标价值及璧霞归舟意象,结合社区彩绘墙、亚运冠军元素和红星球场,规划特色打卡点与互动项目;同步整理深沪沙茶面、壶仔饭、拳头母等美食,推动“深沪味道”美食地图与地域品牌建设,形成“以食促旅”的消费新链条。网格化管理体系发挥协同效能,网格站作为信息枢纽,实时更新文旅资源与游客反馈,赋能服务迭代升级。

青春誓言:校地携手绘就振兴新图景

从坑边村的“微光”巧思,点亮细节之美,到科任村的“璞玉”勘探,勾勒壮阔蓝图,再到港阜社区的“烟火”寻味,调和文旅新韵,三创书院“青春助力、“‘沪‘远名扬”社会实践团成员们以赤诚之心与专业之能,深耕侨乡热土,为深沪镇“沪名远扬”的宏伟愿景增添澎湃的青春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