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风裹挟着青春的赤诚,三创书院学子循着“返家乡”社会实践暨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的召唤,带着“敢闯敢试”的“创”意初心,扎根家乡的路口、社区、村落、校园与政务一线。他们或以创新方式守护交通文明,或以创意笔触挖掘家乡文旅,或以创优服务温暖邻里老人,将校园所学与基层需求相融,在实践中书写“以创赋能家乡,以青春担当使命”的生动篇章。校团委特设专栏,一同见证他们在基层沃土中的成长与闪光。
长汀路口志愿情,交通文明暖心灵
姓名:林一凡
书院:三创书院
班级:24休体3班
实习单位:长汀青年协会
实习岗位:交通指挥员


站在长汀熟悉的路口,我以交通指挥员的身份开启了这个暑假的实践。起初面对川流不息的车流、行色匆匆的路人,我握着指挥旗的手都在发紧——怕记错手势、怕漏看信号灯,更怕因自己的疏忽影响家乡的交通秩序。但前辈志愿者手把手教我观察车流高峰规律,帮我把“停止”“通行”的规范手势练到熟练,还教我用“您好,红灯请稍等”“注意后方来车”的温和话术,化解行人的急躁情绪。
渐渐地,我从“手足无措的新手”变成了“能扛早晚高峰的熟手”。烈日下的坚守,让我真切体会到家乡交通民警、环卫工人日复一日的不易,也让“责任”二字有了更具体的重量;当看到老人因我的提醒避开闯红灯的电动车,听到司机摇下车窗说“小伙子辛苦了”,我忽然明白:守护家乡的交通文明,不需要惊天动地的举动,只需每一次规范的手势、每一句耐心的提醒。
这段经历让我学会在嘈杂中保持冷静,在沟通中传递善意。未来,我会把交通指挥的经验分享给更多新志愿者,让“创文明交通”的力量不断传递;更会从自身做起,用点滴行动为家乡的平安路口添一份青春保障。
创享文旅新篇,青春赋能家乡推广
姓名:郭道培
书院:三创书院
班级:24休体4班
实习单位:深沪镇华海村委会
实习岗位:深沪镇团委青年文旅推荐官


作为土生土长的深沪人,这个暑假,我借着“扬帆计划”的契机,以青年文旅推荐官的身份,重新认识了家乡的美——原来渔光塔的日落、妈祖神庙的烟火、街头巷尾的海鲜小吃,都是值得被更多人看见的宝藏。
我的工作围绕“创新推广家乡文旅”展开:白天顶着烈日走访社区,用镜头记录渔光塔的光影变化、古厝的斑驳纹理,和海鲜摊主唠嗑,挖掘“现捞现煮”的美食故事;晚上坐在村委会的电脑前,用剪辑软件把这些素材剪成10余条短视频,从“30秒带你看深沪日落”到“本地人私藏的海鲜老店”,用年轻人喜欢的节奏和语言,讲好家乡的故事。
这段实践让我摸清了文旅推广的全流程:从资源调研时的“接地气”走访,到项目策划时的“抓亮点”思考,再到视频传播时的“懂受众”表达,每一步都离不开“创新”的思维。看着短视频下“想去深沪吃海鲜”“渔光塔好漂亮”的评论,我真切感受到:用青春创意为家乡文旅“发声”,是件特别有意义的事。
未来,我想继续深耕“新媒体+文旅”的创新模式,尝试孵化家乡的文旅小项目,让更多人看见深沪的美,为家乡的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创优社区服务,细微处见青春担当
姓名:吴悠
书院:三创书院
班级:23建工2班
实习单位:福州市仓山区仓前街道万春社区
实习岗位:社区志愿服务者


回到家乡福州的万春社区做志愿服务,我原以为“打扫卫生、拆广告牌”只是简单的体力活,真正上手才发现:社区服务也需要“创新方法、用心沟通”。
清理楼道顽固污渍时,我试过直接用水冲、用刷子刷,效果都不好。后来跟着社区阿姨学“清洁剂+温水浸泡+软布擦拭”的组合方法,不仅污渍去得快,还不会损伤墙面——这让我明白,哪怕是体力活,也藏着“创优效率”的巧思。拆除违规广告牌时,有居民不理解:“我家门口挂个牌子怎么了?”我没有硬拆,而是蹲下来和他聊:“叔叔,您看楼道整洁了,大家上下楼都舒心,而且广告牌挡住消防通道也不安全,咱们一起把楼道收拾漂亮,好不好?”耐心的沟通终于换来他的理解,还主动帮我一起拆。
这段经历让我读懂:社区工作的“琐碎”里,藏着对家乡的热爱;志愿服务的“平凡”中,透着青春的担当。每一处被打扫干净的角落,每一块恢复整洁的墙面,都是在为家乡的美好添砖加瓦。未来,我会带着这份在社区学到的耐心和创优意识,继续参与志愿服务,用实干为建设家乡美好社区贡献力量。
创暖社工服务,青春陪伴瓷都老
姓名:赖姗姗
书院:三创书院
班级:23工造2班
实习单位:德化县致和社工事务所
实习岗位:项目助理


我的家乡德化是“瓷都”,这个暑假,我在致和社工事务所参与“颐养瓷都”项目,用创新的社工服务,陪伴家乡的老人度过温暖的夏天。
起初入户走访时,独居的张爷爷对我们很戒备,连门都只开一条缝。我没有急着讲项目,而是陪他看墙上的老照片——原来张爷爷年轻时是瓷厂的画师,家里还藏着他画的青花瓷。后来我们邀请他参加“陶艺体验课”,看着他重新拿起画笔,在瓷坯上勾勒出熟悉的牡丹,眼里的光也慢慢亮了起来。再后来,张爷爷还主动报名当社区活动的志愿者,帮其他老人调颜料、递工具。
我忽然明白:社工服务的“创”,不是复杂的模式,而是“用真心换真心”——用老人熟悉的“瓷文化”做纽带,比任何说教都有效。在团队里,我们还创新了“一对一陪伴+集体活动”的服务模式:平时上门陪老人聊天、买菜,周末组织“瓷都记忆分享会”,让老人们互相交流,减少孤独感。
这段经历让我懂得“用生命影响生命”的意义:当老人们从沉默寡言到笑着分享故事,当张爷爷说“现在每天都盼着出门”,我真切感受到社工服务的价值。未来,我想继续深耕家乡的老年社工领域,用更多创新的服务,让瓷都的老人更幸福。
创启教育实践,青春助力校园行
姓名:朱怡琳
书院:三创书院
班级:23休体2班
实习单位:莆田市秀屿区实验中学
实习岗位:教育实习生


从秀屿区实验中学的学生,到这里的教育实习生,这个暑假,我用创新的实践方式,在母校的土壤里收获了成长。
我的工作有三项核心内容,每一项都藏着“创”的思考:整理材料时,我发现学校档案分类较乱,便用“年级+科目+类型”的方式制作新台账,还设计了简单的检索表,让找资料的效率提高了不少;做生涯规划指导时,我知道同学们喜欢“案例”胜过“理论”,便收集了“体育生考大学”“休闲体育专业就业”的真实故事,用轻松的分享代替枯燥的讲解,帮他们更清晰地规划未来;参与社团干部培训时,我借鉴学校社团的经验,设计了“破冰游戏+分组讨论+模拟组织活动”的流程,让培训更有趣、更实用。
这段经历让我跳出“学生”的身份,真正理解了“教育者”的担当。我不仅提升了办公、沟通、组织能力,更在看到同学们眼里的“豁然开朗”时,获得了满满的价值感。未来,我想继续在教育领域探索,用更多创新的方法,助力家乡的学弟学妹成长。
创思政务实践,青春体悟家乡治
姓名:王江霖
书院:三创书院
班级:23工造2班
实习单位:三明市沙县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实习岗位:政务实习


回到家乡沙县,在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实习的这段日子,我用“创新思维”看待政务工作,收获了不一样的成长。
我的日常工作是协助整理会议记录、分类送检资料——这些工作看似“枯燥”,但我试着用“工程造价专业”的严谨思维来做:给每份资料编上“日期+主题+关键词”的编号,制作分类目录,让后续查阅更高效;整理会议记录时,我会提炼核心观点,用图表呈现讨论结果,让资料更直观。
我还参与了后勤保障工作:省内外领导莅临考察时,我提前踩点路线,记录下“哪里有台阶需要提醒”“哪里适合停车”的细节;跟着前辈去夏茂镇俞邦村走访时,我不仅听“沙县小吃与乡村振兴”的故事,还主动记录村民的建议,比如“希望多办小吃技艺培训”“想把小吃店开到外地”,这些都成了我实习报告里的重要内容。
这段实践让我明白:政务工作的“创”,在于“细节里的用心”。未来,我会继续关注家乡的发展,学好专业知识,用创新的视角为家乡的政务服务、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从守护家乡路口的交通文明,到挖掘村落的文化根脉;从陪伴瓷都老人的社工服务,到助力校园的教育实践,三创书院学子以“创”为笔,在“返家乡”与“扬帆计划”的征程中,把青春的创意转化为服务家乡的实干。未来,三创书院将继续引导学子们带着“敢创、善创、乐创”的初心,扎根基层、反哺家乡,让青春的智慧与力量,在家乡振兴的沃土上绽放更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