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特殊历史节点,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核心要义,传承弘扬“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精神,福建民办高校思政课联盟副理事长、泉州职业技术大学校务顾问、马克思主义学院首席专家来永宝教授,为校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班学员带来一堂兼具理论深度、历史厚度与实践温度的专题思政课。课上,来教授以鲜明的时代视角、深厚的理论积淀与丰富的实践洞察,围绕“青年成长与国家发展”主线,系统解读思想精髓、阐释精神内核、展现发展成就,引导青马学子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砥砺拼搏之志,在新时代征程中勇担使命、激扬青春。

铸魂:马克思主义与抗战精神锚定青春信仰

“坚定的信仰,是青年穿越迷茫、行稳致远的‘压舱石’。”课堂开篇,来永宝教授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切入,结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理想信念”等核心章节,系统阐释新时代青年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性。他指出,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科学的理论体系,更是指引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思想旗帜,青年一代唯有深学细悟党的创新理论,才能在复杂形势中保持清醒、在时代浪潮中找准方向。
为让信仰教育更具感染力,来教授特别将马克思主义信仰与抗战精神相融合。他通过讲述抗战时期无数先烈的故事,深刻揭示:正是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坚定信仰、对民族解放事业的执着追求,支撑着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战胜强敌、赢得胜利。他勉励青马学员:“要把党的创新理论与国情认知、历史感悟相结合,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让马克思主义信仰融入青春血脉,成为一辈子的精神底色。”
溯源:福建精神与抗战血脉共筑精神底气
“福建这片土地,既孕育了敢闯敢拼的地域基因,也书写了可歌可泣的抗战篇章。”来永宝教授结合自身对福建地域文化与革命历史的深入研究,系统解读福建精神与抗战精神的内在共鸣。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提出的“滴水穿石、弱鸟先飞”“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等理念,与“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传统精神一脉相承,更与抗战精神中“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团结拼搏”的内核高度契合——这些精神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福建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凝结的精神密码,更是中华民族抵抗外侮、奋发图强的生动缩影。
“这些精神不是割裂的,而是贯通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精神纽带。”来教授号召青马学员:要从福建精神中汲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从抗战血脉中传承“不畏强敌、敢于胜利”的斗争意志,让地域精神成为自身成长的“精神引擎”。
明势:从抗战胜利到新时代的辉煌答卷

为了让学员们直观感受发展成就,来永宝教授运用大量国家、地方及企业层面的权威发展数据,生动展现了我国尤其是福建地区从抗战胜利到改革开放再到新时代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他指出,从1945年抗战胜利至今80年来,中国实现了从积贫积弱到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1978年至2024年,中国经济总量实现巨大跨越;泉州、晋江等地民营经济贡献率超过70%;宁德时代、安踏、恒申集团等一批闽籍企业跻身全国乃至全球前列。
“这些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一代代中国人‘敢为、爱拼、实干’拼出来的。”来教授特别强调,“晋江经验”之所以能从地方实践上升为国家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引领,正是因为它深植于抗战以来闽人“百折不挠、力争上游”的精神传统——从抗战时期“捐粮捐物支援前线”,到改革开放后“敢闯敢试办企业”,再到新时代“创新突围谋发展”,福建人用行动诠释了“爱拼才会赢”的真谛。
践行:以抗战精神照亮知行合一之路

“信仰的价值,终究要靠实践来检验;精神的力量,终究要靠行动来传递。”在课程的实践指引环节,来永宝教授以晋江转型发展为鲜活案例,深入剖析“知行合一”的实现路径。他系统梳理晋江从“三闲起步”(闲房、闲资、闲散劳动力)创办乡镇企业,到引入“三资企业”打开对外开放窗口,再到依托“产业集群”打造特色产业链、借助“智能制造”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演进历程,指出:这一转型的背后,正是抗战精神所倡导的“自力更生、创新突围、永不言弃”的意志品质在新时代的延续。
“晋江的发展告诉我们,‘敢为’不是蛮干,而是‘有方向的闯’;‘爱拼’不是盲拼,而是‘有方法的干’。”来教授结合青马学员的身份特点,提出具体实践建议:要把课堂所学与专业学习结合,在专业领域敢于突破思维定势、尝试创新方法;要把精神传承与学生工作结合,在服务同学中践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作风;要把个人成长与地方发展结合,主动关注泉州、晋江的产业需求,在实践中锤炼“能干事、干成事”的真本领。他鼓励学员:“新时代的‘知行合一’,就是要让马克思主义信仰扎根实践,让福建精神转化为实干动力,在每一件小事、每一次任务中践行青年担当。”
奋进:以青春之力书写现代化新篇章
课程尾声,来永宝教授将历史启示与时代使命紧密结合,向青马学员发出深情号召:“80年前,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民族独立;今天,我们要用智慧和汗水推动民族复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你们既是历史的继承者,更是未来的开创者。”
他勉励学员们:要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涵养“国之大者”的格局;以“敢为天下先”的锐气,打破成长中的“舒适区”,在创新中寻找突破;以“爱拼才会赢”的劲头,直面学习、工作中的困难,在奋斗中收获成长。“不要怕起点低,就怕不敢闯;不要怕任务重,就怕不愿拼。”来教授的话语掷地有声,“希望你们把‘敢为’的信仰刻在心里,把‘爱拼’的担当扛在肩上,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用青春的热血、扎实的行动,书写属于你们这一代人的奋斗篇章。”
这番话深深触动了在场学员,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课程为契机,深学细悟理论、传承红色精神、锤炼实干本领,努力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为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学员心得
作为土生土长的晋江人,来永宝教授对“晋江经验”与福建精神的解读,让我对家乡的情感多了一份“精神认同”。原来“爱拼才会赢”不只是一句口号,更是从抗战时期延续至今的精神血脉。今后,我会把这份“闯劲”“韧劲”融入专业学习,主动关注晋江智能制造的发展需求,在实践中锤炼本领,努力成为懂家乡、爱家乡、能为家乡发展出力的新时代青年。
——第一组 梁恩樵
来教授的课让我明白,作为青马学员、学生干部,“敢为”是责任,“爱拼”是本分。“敢为”就是要敢于承担难活重活,敢于创新工作方法,敢于为同学的合理诉求发声;“爱拼”就是要不怕任务繁琐,不惧遇到的挫折,以“马上就办”的作风把服务同学的每件事做实做好。未来,我会以“敢为”立心、以“爱拼”践行,努力成为有勇气、有担当的学生带头人。
——第二组 徐源梓
“敢拼不是蛮干,而是扎根时代的担当”——来教授的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作为青马学员,我们的“拼”,要拼理论学习的深度,拼实践能力的强度,更要拼服务国家的热度。生逢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我们更应以“拼”的精神突破自我,以“闯”的劲头开拓创新,把个人的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用实干诠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
——第三组 李沈阳
来教授对“晋江经验”的剖析,让我对“改革创新”有了更具体的理解:从“三闲起步”到“智能制造”,晋江的每一步突破,都是“敢为天下先”的生动体现。作为青马学员,我们不能只做理论的“学习者”,更要做创新的“践行者”——在学习中敢于质疑、探索新方法,在工作中敢于突破、尝试新思路,用“松绑放权”的勇气打破常规,用“务实肯干”的锐气实现突破。
——第四组 余静怡
来教授的课让我重新思考“青春的力量”:不是轰轰烈烈的口号,而是微小却坚定的行动。“敢为”就是敢于走出舒适区,比如主动报名难啃的实践项目;“爱拼”就是愿意在平凡中坚持,比如把每一次课程笔记做好、把每一次服务同学的小事做细。未来,我会带着这份“敢”与“爱”,踏实走好每一步,用真实的行动回应时代的召唤。
——第五组 王佳健
“信仰是青春的压舱石”,来教授的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作为青马学员,我们首先要筑牢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在成长中不迷失方向;其次要传承福建精神,才能在奋斗中有精神底气。今后,我会持续深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把理论学习的收获转化为实践的动力,在青春赛道上全力奔跑,努力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奋斗的泉大学子。
——第六组 何宇煊
来教授让我读懂了“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深层逻辑——“敢为”源于坚定的信仰,“爱拼”源于对国家的担当。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既要做真理的“追光者”,沉下心学理论、练本领;更要做时代的“破局者”,敢于直面问题、勇于开拓新路。只有把个人的“拼搏”融入民族复兴的“洪流”,青春才有更厚重的意义。
——第七组 李楚瑶
来教授的课像一剂“强心针”,让我对未来的挑战多了一份“底气”。“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迎难而上不退缩”的勇气,正是“福建精神”的核心。作为青马学员,我会把这份精神融入日常:面对学习难题不逃避,面对工作挑战不畏惧,与身边同学并肩奋斗,用“爱拼敢赢”的行动,书写属于我们这代人的青春答卷。
——第八组 曾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