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工学院组建“弘扬晋江经验,感悟制造强国”实践团深入福建晋江产业集群,从产业根基(传统制造业)出发,观察升级样本(先进制造业),最终抵达创新源头(先进制造研究院),系统解码“晋江经验”引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在“晋江经验”发源地开启了一场制造强国的探索之旅,深刻理解产业变革,引领就业择业正确价值观。

起点:触摸基础制造的坚实根基
实践团队第一站,前往晋江制造的“基本版”-以安塔力霸(塔吊设备)、泉工股份(制砖设备)、晋工机械(工程机械)等为代表的基础制造业企业。
在安塔力霸有限公司,学生们见识到了工地上的塔吊设备是如何从一堆钢板到成品,企业负责人展示了目前企业最先进的自动化塔吊电梯设备,讲述了其如何从零件组装成机械,并且宣讲企业现在如何向智能化装配转型,减少人工投入,如何将基础制造环节集成转化为高附加值、高可靠性的先进装备。


在晋工机械有限公司,宣讲团一进入公司就在工厂外围见到了一台台高大的铲车、挖掘机,大型机床与贯穿工厂的工字吊架让学生们感受到重型制造的厚重力量。“再大型的设备,也离不开老师傅对各个零件的装配精准度以及图纸的阅读能力,只有会看图才能装得好”一线老师傅的经验分享,让学生们领悟到学校所学的知识技能其实是可以真正运用到企业一线。


在泉工股份有限公司,宣讲团跟随讲解员的脚步从企业展厅到生产实地,了解到泉工股份有限公司从最初的单一红砖制作到现在各式各样的砖制作,从之前一个小公司到现在收购德国公司进军国际化的努力和进步,随着深入到生产现场,讲解员之前介绍企业的每一次进步都在生产现场体现了出来,专业的团队,有序的生产,整洁的环境,无不在体现出企业的成功细节,到了产品展示区,宣讲团沿着制砖一代机到现在的最先进机器的进化过程,通过企业负责人详细的说明了机器的运行逻辑装配的各个环节,以及介绍的电控制作流程,宣讲团了解到了成为工程师应该具备的技术技能。


跃升:感受先进制造的澎湃动能
带着对基础制造的认知,实践团队的第二站聚焦晋江制造的“升级版” ——以信泰(科技)有限公司、盼盼食品集团等为代表的科技赋能型和品牌驱动型企业。
在信泰(科技)有限公司,宣讲团进入企业展厅领略了纺织制造的智能升级。企业负责人通过智能经编机模型,演示了融合物联网和AI的全流程自动化生产工艺。并强调这套系统需要同时掌握纺织工艺和自动化编程的复合型人才,这也让学生们认识到智能制造正在重塑就业市场,复合型技能将成为职场核心竞争力。


在盼盼食品集团,宣讲团走进企业智能化展厅及生产线,深入了解了传统食品制造的数字化变革。在参观无菌灌装车间时,负责人还指出,现代化食品生产既需既懂食品工艺又精通智能装备操作的复合型人才,这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除了掌握学校所学的知识技能外还需要培养跨学科应用能力。


溯源:探访创新研究的未来引擎
实践团队的第三站深入晋江制造的“创新源”——以哈尔滨工业大学(泉州)技术转移分中心、香港理工大学晋江技术创新研究院为代表的科研创新平台,探索产学研融合如何为制造业注入新动能。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泉州)技术转移分中心,宣讲团近距离观察了高校科研成果如何落地转化。中心负责人以“智能机器人焊接系统”为例,演示了实验室技术如何优化企业生产线,并强调:“真正的产业升级离不开‘工程师+科学家’的协作模式,既要有扎实的工艺经验,也要具备前沿技术敏感度。”这让学生们意识到,未来职业发展需要打通“实验室-工厂”的认知壁垒。


走进香港理工大学晋江技术创新研究院,宣讲团在展厅中深入了解了跨境产学研合作的创新实践。展厅通过“智能纺织柔性传感器”等实物展品,生动呈现了港理工的可穿戴技术如何与晋江产业深度融合。而后负责人指出“晋江企业正从‘代工制造’转向‘标准制定’,需要既懂产线痛点又会数据建模的桥梁型人才”这番话让同学们意识到: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今天,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单纯积累知识更重要。


从安踏力霸的钢铁轰鸣,到信泰科技的无声智造,再到研究院的虚拟仿真——这场跨越“基础-升级-创新”三阶段的实践之旅,让同学们触摸到晋江制造“从车间到云端”的进化脉络。正如晋工机械老师傅说的“会看图才能装得好”,揭示出制造业不变的真理:唯有将工匠精神的深耕与创新思维的飞跃相结合,才能在智能时代锻造新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