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泉大青年“返乡·扬帆”③丨校级“青马工程”:知行合一“青马”志,躬身实干“扬帆”时

编辑:团委   日期:2025-09-03阅读:

盛夏的热浪挡不住青春的脚步,泉大“青马工程”学员循着“返家乡”社会实践暨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的召唤,怀揣“知行合一”的信念,扎根基层一线。他们或深耕团务、守护综治,或服务文旅、投身网格,或深耕教育、传递书香,以“青马人”的担当与实干,在八闽大地的政务服务、社会治理、文化传承等领域,书写着新时代青年的成长答卷。为定格这份青春风采,校团委特设专栏,一同聆听他们在实践中的感悟与蜕变。

以细致筑牢团务根基,用热忱链接青年成长

姓名:兰周明

书院:拾德书院

班级:23级机械4班

实习单位:南平市延平区西芹镇人民政府

实习岗位:团委见习生

走进西芹镇人民政府团委实习,我才算真正触摸到基层团组织工作的温度与重量。这里的每一项任务,都是连接青年与组织、服务家乡发展的纽带——负责智慧团建系统时,我要逐一对接团员信息,细致处理组织关系转接,哪怕一个姓名的错别字、一条信息的遗漏,都可能影响团员的正常参与,这让我养成了“数据零误差”的严谨习惯;协助整理“三会一课”材料时,我不仅是简单梳理会议记录,更在逐字研读中读懂基层团组织凝聚青年、服务青年的工作逻辑,学会从过往经验中提炼方法,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

更让我难忘的是参与团区委组织的“返家乡”体验活动。我们走进田间地头,看农户用现代农业技术培育作物;走进特色企业,听创业者讲述家乡产业的转型故事。那一刻,家乡发展的蓬勃活力不再是书面上的文字,而是眼前沉甸甸的稻穗、车间里运转的机器,是乡亲们眼中对未来的期待。

以耐心深耕综治事务,用责任守护乡村安宁

姓名:郑美玲

书院:一善书院

班级:24级工美1班

实习单位:鸿尾乡人民政府

实习岗位:综治办干事

这个暑假,我以综治办干事的身份扎根鸿尾乡,才真正读懂“平安”二字背后,藏着基层工作者无数的细致与坚守。综治办就像乡村的“平安守护盾”,日常事务看似琐碎,却件件关乎村民的生活——整理矛盾纠纷台账时,要清晰记录每一起纠纷的起因、调解过程与结果,为后续工作留存参考;协助排查安全隐患时,哪怕是一处松动的护栏、一个未熄灭的烟头,都要及时提醒整改;接待来访居民时,要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从邻里矛盾到政策咨询,用通俗的语言化解他们的困惑。

起初面对这些工作,我常因对流程不熟而手忙脚乱。记得第一次接待反映宅基地纠纷的村民,我紧张得不知如何回应,是前辈手把手教我“先听后说、换位思考”。后来,我主动梳理常见问题的处理流程,把复杂的政策条款转化为“大白话”,利用空闲时间熟悉乡域内各村的情况。渐渐地,我能从容记录诉求、传达政策,甚至在前辈指导下参与简单调解,用耐心抚平居民的焦虑。

以实干深耕文旅实践,用务实解决群众诉求

姓名:郑欣洁

书院:拾德书院

班级:23级会计1班

实习单位:罗源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实习岗位:体育科和文物科实习生

在罗源县文旅局的一个月实习,让我解锁了基层文旅工作的双重身份——既是守护群众体育权益的“服务者”,也是传承历史文化根脉的“守护者”。

在体育科时,一通群众投诉电话让我深刻理解“民生无小事”。有市民反映羽毛球馆违规开展培训,我第一时间电话核实详情,随后跟随前辈奔赴现场核查。从确认违规事实,到督促球馆制定整改方案,再到跟踪整改进度并向群众反馈结果,每一步都不敢懈怠。当收到群众“问题解决了,谢谢你们”的回复时,我真切感受到基层工作“为民服务”的意义。

转岗到文物科后,我参与了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面对500多处文物的信息核对任务,起初因对文物分类标准不熟悉,频繁出现信息偏差。但我没有气馁,反复查阅资料、请教文物保护专家,逐字核对每一处文物的年代、形制、保存状况。最终,文物信息通过率达到90%,这份成果背后,是对“守护文化根脉”责任的坚守。

以细心梳理网格事务,用热忱践行共治理念

姓名:叶鑫鹏

书院:双馨书院

班级:24级机械1班

实习单位:漳州市长泰区岩溪镇人民政府

实习岗位:综治中心实习生

在岩溪镇综治中心的实习,让我对“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理念有了全新的认知——基层治理不是“单打独斗”,而是用细心织密网格,用热忱链接群众,共同守护乡村的平安与和谐。

我的工作围绕矛盾纠纷调解、网格化管理、数据整理展开。起初面对群众的复杂诉求,比如邻里间的排水纠纷、村民对政策的疑惑,我常常手足无措。带教前辈告诉我:“调解矛盾要‘懂政策、有温度’,既要用法规划清边界,也要用共情化解隔阂。”在前辈的指导下,我慢慢学会耐心倾听,站在群众的角度理解他们的难处,再结合政策给出解决方案。一次协助调解邻里宅基地纠纷时,我们通过梳理诉求、明晰责任,最终促成双方和解,那一刻,我体会到基层工作的成就感。

参与网格化管理时,我见识到科技赋能治理的力量。通过录入人口信息、排查安全隐患、上报民生问题,我看到一个个“小网格”如何串联起整个乡镇的治理网络,如何让“平安”看得见、摸得着。整理综治台账时,严谨的数据分析与案例归纳,不仅提升了我的逻辑思维,更让我牢记“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的初心。

以细心打磨教学细节,用热忱点亮少儿求知

姓名:何宇煊

书院:拾德书院

班级:23级财管3班

实习单位:大田县青晨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实习岗位:社区工作人员

作为“青马”学员,我响应“扬帆计划”号召,在大田县青晨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担任社区工作人员,聚焦社区少儿课程教学。这段经历让我从“学习者”转变为“教育者”,也让我读懂了“立德树人”的深层意义。

为了贴合少儿的认知特点,我摒弃了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改用故事讲解、互动游戏等形式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记得第一次备课,我反复修改课件到深夜,生怕哪个环节不够生动;第一次上课,面对孩子们一双双好奇的眼睛,我紧张得声音发颤。但随着与孩子们的熟悉,我渐渐能从容应对课堂突发情况——会用小游戏拉回走神孩子的注意力,会用鼓励的话语帮助内向孩子勇敢发言。

这段实习让我收获了三重成长:一是实践能力的提升,学会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贴合少儿需求的教学方法;二是责任意识的增强,孩子们课后追着我说“老师下次还来吗”,让我明白微小的付出也能点亮他们的求知欲;三是对基层教育的理解,社区服务虽琐碎,却直接影响青少年的成长环境。

以微末服务筑文化根基,用青春热忱传书香温度

姓名:邵薪铫

书院:拾德书院

班级:24级会计3班

实习单位:晋江市人民政府新塘街道办事处

实习岗位:图书馆整理员

在新塘街道办事处图书馆担任整理员的这段日子,我在“书籍分类、借阅登记”的微末工作中,读懂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以文化人、服务为民”的大意义。

初到图书馆时,我曾因不熟悉中图法分类标准、不了解借阅系统操作而倍感压力。分馆负责人没有责备我,而是手把手教我区分“哲学”“历史”“文学”的类目,耐心讲解馆藏信息核对的要点,甚至陪我一起整理书架。这份“传帮带”的温暖,不仅帮我快速上手业务,更让我明白:基层文化服务的温度,就藏在这些耐心的细节里。

最让我难忘的是组织“情绪主题”活动。为了让孩子们理解“情绪”,我反复试做“生气的河豚”科学实验,逐字打磨绘本讲解词,生怕哪个环节没讲清楚。活动当天,当内向的孩子主动举起手分享实验感受,笑着说“原来生气也能变成有趣的事”时,我忽然领悟:图书管理员不只是书籍的“守护者”,更是文化氛围的“营造者”,是孩子们精神世界的“摆渡人”。

以真心贴近村民需求,用实干书写党建温度

姓名:刘晓婷

书院:三创书院

班级:23级学前3班

实习单位:南安市梅山镇人民政府

实习岗位:镇村综合岗实习生

这个暑假,我在梅山镇鼎诚村“党建+”邻里中心的实习,让我对“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有了最鲜活的理解——党建工作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融入村民生活的每一件小事,是用真心换来的信任。

撰写推文与材料时,我学会了“用村民的语言讲党建”。每篇推文要捕捉活动亮点、惠民举措,比如“老年食堂开业了”“免费体检进社区了”,用通俗的话语传递党建温度;每份材料要严谨梳理工作成效与思路,既要符合规范,又要接地气,让村民能看懂、能认同。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我的表达能力,更让我明白:党建工作的生命力,在于贴近群众需求。

处理系统数据时,我体会到基层工作的“精细化”。核对村民信息、录入服务数据、整理台账,每个环节都不能出错——因为这些数据关系到村民能否及时享受惠民政策,关系到邻里中心的服务效能。这份严谨,是对村民的负责,也是对工作的敬畏。

整理邻里书屋时,我在书香中感受文化惠民的意义。将图书分类上架、贴好编号,看着杂乱的书屋变得整齐有序,想象村民闲暇时来这里读书的场景,我内心满是成就感。这不仅是整理书籍,更是盘活文化资源,让邻里中心成为村民的“精神家园”。

这段经历让我明白,“党建+”邻里中心是连接党与村民的“桥梁”。未来,我会带着这份收获,在实践中继续成长,用实干诠释基层工作的价值,努力成为服务群众的“贴心人”。


从团务工作的细致对接,到综治一线的平安守护;从文旅服务的民生温度,到网格治理的精细实践;从少儿课堂的求知之光,到书香阵地的文化传承,再到党建邻里中心的为民初心,泉大“青马工程”学员以“知行合一”为帆,以“躬身实干”为桨,在“返家乡”与“扬帆计划”的征程中,将“青马”信仰融入基层实践的每一个环节。他们在服务中淬炼本领,在奉献中坚定初心,用青春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精神底色。

未来,校“青马工程”将继续引领更多青年学子扎根实践沃土,以“青马人”的使命担当,把个人成长与家乡发展、社会进步紧密相连,在八闽大地的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文化传承等领域持续深耕,让青春之花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绚烂绽放,以实干之姿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