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竞技者的姿态,跑赢备考这场单项赛”
所在学院:教育学院
所在专业:休闲体育
毕业去向:华侨大学 体育教学
在校荣誉:担任泉州职业技术大学篮球协会副会长,在泉州职业技术大学第七届文化节篮球赛第十九届“书院杯”篮球联赛中荣获“优秀裁判员”
考研心得分享
体育生的考研路,是肌肉记忆与书本知识的双向奔赴,没有“突击上岸”的奇迹,只有把“竞技思维”融入备考的清醒与坚持。
专业复习要像“打磨技术动作”般精准。体育综合涉及运动生理学、训练学等多学科,我没有盲目刷题,而是像拆解田径技术一样拆解考点:比如把“有氧耐力训练原则”对应到实际运动案例中,用篮球战术分析理解“运动训练周期划分”。这种“理论+实践”的串联,既贴合体育生优势,也让抽象概念有了落地的支点,记忆更牢固。
身体管理是体育生的“独家备考优势”。每周一到两次的5公里慢跑提升耐力,或进行力量训练保持状态。这不仅没浪费时间,反而像给大脑“充电”——运动后分泌的内啡肽能快速缓解久坐刷题的疲劳,让后续的政治、英语复习效率翻倍。记住:我们的身体是备考的“核心装备”,而非负担。
这场备考更像一场“自我对抗赛”。对手从来不是身边的研友,而是曾经容易浮躁、急于求成的自己。当你能像对待比赛一样,认真对待每一次错题复盘、每一轮知识点巩固,最终的录取通知书,不过是对“长期主义者”的必然奖赏。
考研经验分享
01 英语
抓住“阅读”核心,用“积累”换分数
考研英语不用追求“全能”,抓住阅读和写作两大核心,就能高效提分。
阅读是“得分关键”,我没搞“题海战术”,而是用“精读法”:每篇真题先计时做题,再逐句分析——查生词、拆长难句,尤其标注“题眼”对应原文的位置,比如细节题的“数字、专有名词”、推理题的“转折词”。这样练30篇后,就能摸清命题人“挖坑”的套路,正确率自然提升。
写作靠“积累”而非“临场发挥”。我从10月开始,每天背1个小作文模板(比如邀请信、建议信)、2个大作文万能句式(如数据描述、观点论证),但从不死记整篇范文。更重要的是“仿写”:用背过的句式结合当年热点(如科技、环保)练笔,每周写2篇,让模板真正变成自己的表达。
单词别贪多求全,优先背“真题高频词”。我每天早、晚各花20分钟用APP刷词,只记“真题中出现的含义”,比如“course”除了“课程”,更要记“进程”的意思,避免在阅读中卡壳。
02 政治
用“逻辑”破题,而非用“死记”硬扛
考研政治从不是“背得越多分越高”的科目,掌握命题逻辑与答题技巧,比盲目刷题更高效。
分阶段“精准发力”:基础阶段(6-8月)只做一件事——跟着课程过《核心考案》,用“关键词法”标记考点,比如马原里“物质决定意识”的“决定”、毛中特里“根本保证”等,不追求全背,先建立知识框架;强化阶段(9-11月)聚焦选择题,把错题按“概念混淆”“时政结合”分类,比如把“新发展格局”相关错题和当年时政热点绑定记忆;冲刺阶段(12月)主攻主观题,只背主流老师押题卷的“答题模板+核心论点”,比如“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的通用逻辑,而非逐字死记。
时政是“提分捷径”:政治选择题中时政占比超30%,我每天花20分钟看“时政热点汇总”,重点记数字、会议名称、政策表述,比如“十四五规划的核心目标”“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这些内容不需要深度理解,记住就能拿分,性价比极高。
政治备考的核心是“抓大放小”,把时间用在性价比高的模块,用逻辑串联知识,才能轻松突破70+。
03 专业课
用“实践思维”破解理论难点
346体育综合重“应用”轻“死记”,结合体育生优势复习,效率会翻倍。
首先抓“核心教材”,我以《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学校体育学》为重点,没盲目啃全书,而是按真题高频考点划重点,比如“运动训练原则的应用”“有氧耐力的生理机制”。记考点时必结合案例,比如讲“周期训练计划”时,联想篮球赛季前、赛中、赛后的训练安排,抽象理论立刻变具体。
其次善用“真题反推”,346主观题占比高,我把近10年真题按“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分类,总结高频考点:比如“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几乎年年考。针对论述题,我会提前练“框架+案例”的答题模式,比如答“体能训练方法”时,先列理论要点,再补足球、田径的训练实例,踩分更准。
最后别丢“实践优势”,遇到难理解的知识点,比如“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的关系”,我会通过简单的力量、耐力训练亲身体验,再结合教材理论,记忆更深刻。
学长寄语
每一步扎根,都通向理想的岸
备考的日子里,你或许会在凌晨的台灯下迷茫,会在错题堆积时焦虑,也会在别人的进度里慌了阵脚,但请记得:考研从不是“比谁跑得快”,而是“比谁能坚持把路走稳”。
不必纠结“今天没背完100个单词”“这道题又错了”,真正的进步从不是完美的直线,而是在调整中稳步向前。你背过的每一页书、刷过的每一道题,都像在为理想的院校“铺路”,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坚持,终会在考场上成为你的底气。
最后想对你说:无论结果如何,这段为目标全力以赴的时光,早已让你超越了过去的自己。放下顾虑,带着积累的底气走进考场,你笔下的每一题,都是给这段奋斗时光最好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