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泉大青年“返乡·扬帆”⑥丨八方书院:八方学子启新程,青春扬帆正当时

编辑:团委   日期:2025-09-08阅读:

盛夏的风掠过桑梓沃土,从闽南乡野到皖地血浆站,从社区书房到图书发行一线,泉大八方书院学子循着“返家乡”社会实践暨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的召唤,带着“聚自八方、服务八方”的初心,扎根基层各领域。他们以青春之姿解锁不同岗位,用实干将校园所学转化为服务家乡的力量,在实践中叩问成长、传递温暖。为定格这份青春风采,校团委特设专栏,一同倾听他们在基层沃土中的感悟与蜕变。

以数据赋能项目,在实干中叩问成长

姓名:朱冠宇

班级:24级人工智能工程技术2班

实习单位: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人民政府

实习岗位:项目办工作助理

在坂仔镇人民政府项目办度过的一个多月,是我从“理论学习者”向“实践践行者”跨越的关键旅程。我的工作围绕项目资料整理、移交单制作与数据统计展开,看似基础的任务,却藏着基层工作的严谨与细致。

起初制作项目移交单时,我对数据排序逻辑、可视化呈现一知半解,面对繁杂的项目信息常常手忙脚乱。前辈没有直接代劳,而是手把手教我用数据工具梳理逻辑,从“按项目类型分类”到“按进度标注优先级”,再到反复核对86个项目的每一项数据。渐渐地,我不仅熟练掌握了数据处理技能,更学会了用“结果导向”的思维推进工作——每一份精准的移交单,都是后续项目落地的“通行证”。

后续转岗至三资办公室整理材料,两周的沉浸式工作让我进一步体会到“细节决定成败”:一份材料的归档顺序、一个数据的标注说明,都关乎工作效率与信息安全。这段经历不仅为我赢得了实习证书,更让我读懂了“实干”的重量——不是简单的体力付出,而是带着思考把每一件小事做到位。未来,我会珍惜每一次实践机会,在专业学习中更注重“知行合一”,以严谨态度打磨本领,在成长路上稳步前行。

以专业链接文化,在书香中传递温度

姓名:卢添宇

班级:24级物联网工程技术2班

实习单位:福建新华发行(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漳平分公司

实习岗位:业务员

作为物联网专业的大一学生,这个暑假在新华发行漳平分公司的实习,让我解锁了“文化服务者”的新身份——原来我的专业知识,能为书香传递注入不一样的力量。

我的工作覆盖线上推广、线下运营与库存管理:线上运营时,我曾因写不好抖音直播文稿而焦虑,后来试着用物联网专业的“用户思维”优化内容,把生硬的图书介绍改成“这本教辅能帮你解决数学压轴题”的“唠嗑式”表达,意外收获不少关注;协助微信小店与书店小程序上架图书时,我格外注重分类逻辑,用“年级+学科+兴趣”的标签体系,让读者更快找到需要的书。线下运营中,参与教材与老年大学图书上架的经历,让我读懂“阅读需求的多元”——给孩子的书要有趣,给老人的书要字号大、内容实。库存管理的退货整理、到货验单工作,则让我明白:每一本图书的规范管理,都是对“知识传递”的尊重。

这段经历让我对“文化服务”有了更深的理解:图书发行不只是“卖书”,更是“知识的摆渡人”。未来,我会继续深耕物联网专业,探索“科技+文化”的融合路径,让专业能力在服务社会中绽放价值。

以专业守护安全,在社区中传递安心

姓名:李信澎

班级:24级信息安全与管理2班

实习单位: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福全社区

实习岗位:城市书房管理员、社区活动志愿者

在在福全社区的实习,让我这个“信息安全专业”学生,真正读懂了“安全”二字的基层含义——它不是课本里的加密算法,而是居民手机里的反诈设置,是信息表上的加密备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安心。

作为城市书房管理员,我每天与书籍、读者为伴:把儿童读物放在1.2米高的书架层,方便小朋友自取;耐心解答老人“怎么续借图书”的疑问;定期整理阅读区,让每一位读者都能在整洁的环境中享受书香。这些小事让我明白,“服务”就是把他人的需求放在心上。

参与社区网格化工作时,我的专业知识终于有了“用武之地”。跟着网格员走户时,我帮居民检查手机反诈设置,把“信息加密”的专业术语,转化为“别点陌生红包链接”“不随便填身份证号”的家常话;整理居民信息表时,我提醒同事给文件加密、定期备份,从“嫌麻烦”到“主动问”,看着大家安全意识慢慢提升,我真切感受到:专业知识只有落地,才有真正的价值。

这段经历像一座桥,连接了校园理论与社会需求。未来,我会带着这份“接地气”的专业感悟,继续深耕信息安全领域,用技术为更多人筑起“安全防线”。

以爱心点亮课堂,在支教中收获双向成长

姓名:林家鹏

班级:24级建筑工程1班

实习单位:南安市洪梅志愿者协会

实习岗位:助教、益教志愿者

这个暑假,我以英语夏令营助教和益教志愿者的身份,在孩子们的笑声里读懂了“教育”的意义——它不是单向的知识传递,而是师生间的“双向奔赴”。

作为英语夏令营助教,我协助主讲老师设计课堂游戏、批改作业,还负责课后答疑。为了让内向的孩子开口说英语,我结合他们喜欢的动画片段,设计“角色对话”小游戏;看到有同学跟不上进度,我利用午休时间单独辅导。结营时,班级英语测试平均分较开营时明显提升,看着原本怯于开口的孩子主动举起手用英语分享故事,我忽然懂了“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

作为益教志愿者,我在社区图书馆为儿童辅导功课。针对基础薄弱的孩子,我准备了简易教具和趣味故事——用积木教数学加减法,用绘本讲语文课文,让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个孩子课后拉着我说“原来学习这么有意思”,这句话成了我最珍贵的收获。

这段经历让我学会了耐心与责任,也让我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得到提升。未来,我想把这份支教经验带到乡村教育中,用爱心为更多孩子点亮求知的灯,让知识的光芒照亮更多角落。

以行动传递温暖,在实践中读懂责任

姓名:宗慧

班级:24级人工智能工程技术2班

实习单位:宿松县单采血浆站

实习岗位:宿松县单采血浆站科普员

短短两周的血浆站实习,让我第一次把“社会”从课本概念,变成了指尖可触的温度与责任。

第一周的培训与科普实践,打破了我的“社恐”壁垒:从系统学习交通、毒品、急救知识,到走上街头向市民宣讲,再到走进企业观察生产线,我慢慢学会了用“真诚对话”传递知识——不再是生硬的背诵,而是结合生活案例,让大家真正听懂、记牢。我忽然发现,知识只有被传递、被应用,才算真正“活”了起来。

第二周,我穿上志愿服协助填写献血者资料:核对身份证信息、录入系统、打印表单、贴签归档,指尖在键盘与纸张间翻飞。当看到献血者眼神里的信任,当听到工作人员反复强调“信息不能错,关乎生命安全”,我读懂了“严谨”二字的分量——每一个流程的规范,都是对生命的敬畏。

从不敢开口到主动攀谈,从旁观学习到协助处理突发状况,我的社交能力在一次次实践中生长,眼界也在多元场景中拓宽。未来,我会把这段经历当作“火种”,保持对社会的好奇与体恤,抓住每一次实践机会,在服务他人中继续成长。

时光为楫,奋斗作桨。泉大八方学子从“八方”汇聚,又带着所学回到家乡的“八方”角落——在乡镇项目办打磨严谨,在图书发行中传递书香,在社区服务里守护安全,在支教课堂上点燃希望,在血浆站里敬畏生命。他们以“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姿态,将青春热血融入家乡建设。


从乡镇项目的数据赋能,到图书发行的书香传递;从社区服务的安全守护,到支教课堂的知识播种,再到血浆站的生命科普,八方书院学子以“实”为舟,在“返家乡”与“扬帆计划”的征程中,把青春的热忱转化为服务家乡的笃行。未来,八方书院将继续引导学子们带着“聚自八方、服务八方”的初心,扎根基层沃土、反哺桑梓发展,让青春的担当与力量,在家乡振兴的广阔天地间绽放更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