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我校聚焦“培养对党忠诚、信仰坚定、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青年先锋力量”核心目标,于2025年7月1日正式启动校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下简称“青马工程”)。9月1日,青马工程迈入集中理论培养阶段,一场以“学铸魂、学增智、学正风、学促干”为导向的青春成长之旅,就此拉开序幕。
锤炼沟通艺术:以精准表达筑牢思想引领根基
授课老师:泉州市演讲与口才学会会长耿永泉

“会说话、善沟通,是青年骨干开展工作的‘软实力’,更是传递思想的‘硬支撑’。”耿永泉老师以丰富的实践案例为切入点,系统拆解语言表达的艺术与规律:他强调朗诵需以饱满情绪传递情感,演讲应兼顾口语化表达与肢体语言配合,而口才提升绝非一蹴而就,需经历“观察积累—体验思考—文字梳理—沟通反馈”的渐进过程。
“会说话、善沟通,是青年骨干开展工作的‘软实力’,更是传递思想的‘硬支撑’。”耿永泉老师以丰富的实践案例为切入点,系统拆解语言表达的艺术与规律:他强调朗诵需以饱满情绪传递情感,演讲应兼顾口语化表达与肢体语言配合,而口才提升绝非一蹴而就,需经历“观察积累—体验思考—文字梳理—沟通反馈”的渐进过程。
课程中,耿永泉老师提出“知、信、激、动”四阶表达层次理论——既要让听众“知晓内容”,更要使其“信服观点”“激发共鸣”“付诸行动”;他还引用电影《飞驰人生》中“不是非得赢,只是不想输”的金句,鼓励学员主动突破表达恐惧,勇敢迈出实践第一步。此外,他以“口才树”理论为框架,详细解读“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言之有趣、言之有文、善听会应”七大口才要素,核心倡导“讲真话、讲有用的话、讲有温度的话”,并提醒学员沟通中需把握“尊重、真诚、倾听、分寸”四大原则。
“优秀的沟通能力,是青马学员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密切联系同学、高效开展工作的关键素养。”耿永泉老师在课程尾声寄语学员,希望大家将沟通技巧与马克思主义立场方法深度融合,善用语言团结人、引导人、鼓舞人,真正成为党的理论的“积极传播者”与“忠实践行者”。本次课程为青马学员提升思想引领力、群众工作力与组织协调力,提供了清晰路径与实用方法。
提升传播素养:以专业表达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
授课老师:《福建青年》杂志编辑王晶老师

“讲好中国故事,不仅是文化传播的任务,更是青年一代守护意识形态安全的责任。”王晶老师围绕“新时代中国故事的精准传播”主题,开篇即点明“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重大意义——这不仅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民族凝聚力与长治久安,更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保障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根本前提。
“讲好中国故事,不仅是文化传播的任务,更是青年一代守护意识形态安全的责任。”王晶老师围绕“新时代中国故事的精准传播”主题,开篇即点明“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重大意义——这不仅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民族凝聚力与长治久安,更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保障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根本前提。
针对青马学员作为“青年思想引领践行者”的身份定位,王晶老师提出明确要求:一方面要筑牢“政治安全与意识形态底线”,提升信息鉴别能力,自觉抵制错误思潮,坚决维护内容真实性,杜绝“未经核实的信息传播”;另一方面要严守“语言规范与表述纪律”,避免模糊表述、不当类比,以专业语言提升传播公信力。她强调,传播中国故事需兼顾“正确导向”与“生动表达”——既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确保叙事方向不偏航;也要挖掘故事中的“人情味”与“烟火气”,让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通过青年视角更鲜活地呈现。
课程内容紧密结合传播实践,从“如何筛选中国故事素材”“如何把握意识形态表述边界”“如何用青年话语适配传播场景”三个维度,为学员提供了可落地的操作指南,进一步明确了青马学员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中的职责与方向。
强化服务意识:以务实作风争做“靠得住、做得实”的学生
骨干授课老师:校团委副书记曾子石

“学生骨干的核心价值,在于‘服务’二字——既要靠得住,让师生放心;更要做得实,让同学满意。”校团委副书记曾子石老师以“强化自我提升,优化服务质量”为主题,结合自身多年学生工作经验,为青马学员带来一场极具针对性的成长辅导。
课程中,曾子石老师重点分享了三项“骨干成长秘诀”:一是坚持“复盘反思”的工作习惯,强调每一项任务结束后,需及时梳理“做得好的地方、待改进的问题、可复制的经验”,推动实践经验向综合能力转化,实现“做一事、长一智”;二是运用“艾维利时间管理法”平衡学业与工作,通过“列出任务清单—标注轻重缓急—聚焦核心要事”,避免“盲目忙碌”,提升时间利用效率,破解“学业工作两难全”的困境;三是注重“文化浸润”的自我提升,建议学员多读经典文学作品,在阅读中培养价值判断力、提升思维成熟度,为服务同学打下更坚实的素养基础。
“先为学生,后为干部。”曾子石老师特别强调这一核心理念,提醒学员始终以“学生”身份为根本,先潜心学好专业知识,再以“干部”职责服务同学——唯有学业扎实、能力过硬,才能真正扛起服务责任。他勉励全体青马学员,要以“低调务实、精益求精”的作风,不断增强服务意识与综合能力,成长为“靠得住、做得实、行得正”的新时代学生骨干。
铭记历史守初心: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

9月6日上午,我校青马工程全体学员集中观看《正义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晚会中,“我们要做最革命的青年”“我愿做那个先锋”“吃了枣,早日归”等一句句铿锵有力、饱含深情的台词,穿越历史烟云直击人心,让在场学员深受震撼、引发强烈共鸣。
9月6日上午,我校青马工程全体学员集中观看《正义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晚会中,“我们要做最革命的青年”“我愿做那个先锋”“吃了枣,早日归”等一句句铿锵有力、饱含深情的台词,穿越历史烟云直击人心,让在场学员深受震撼、引发强烈共鸣。
这场晚会不仅是一次“沉浸式历史回顾”——通过艺术化呈现,生动还原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展现了“持久战”的战略智慧与全民团结抗战的磅礴力量;更是一次“涤荡心灵的精神淬炼”——学员们在一幕幕感人场景中,深刻体会到伟大抗战精神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以及“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斗争意志。
观看结束后,学员们纷纷表示,将把这份“震撼与感动”转化为前行动力:既要铭记历史、珍视当下和平,更要将抗战精神融入青春实践——在学习中攻坚克难,在服务中勇担责任,以“强国有我”的信念,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青春力量。
青马回响:使命见心见行
今天耿永泉老师的《演讲与表达技巧》课程令我受益匪浅。课堂上强调的“表达应循序渐进、目标清晰、主动热情”,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学生干部,无论是组织活动还是服务同学,既要有条理清晰地传达信息,更要怀揣真诚与热情。今后,我将把所学融入学生工作实践:在各类会议中条理分明地陈述工作,在与同学沟通时真诚清晰地传递信息,在团队协作中主动促进共识凝聚,努力用更精准、得体、有力的表达履行服务职责,做好师生间的桥梁纽带。
——第一组 兰周明
学习了口才与表达的课程后,我深刻认识到,语言的表达需要扎实的知识储备作为根基,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支撑,并通过思维、技巧、场景和实践共同作用,才能开花结果。我领悟到,表达的目的在于双向沟通,追求“知、信、激、动”的效果。因此,内容必须情真意切、正确管用。今后,我将主动热情地去练习,注重音准表意与情感传递,努力让自己的表达更有逻辑、更有温度、更具影响力,实现从“会说话”到“善沟通”的蜕变。
——第二组 杨鑫
本次沙龙,如同一场及时雨,为我在学生干部道路上的前行,照亮了方向,也注入了动力。在工作方面,“开好会”的九字思路,为我们开展会议提供了清晰的逻辑框架,让会议更高效亦更有针对性;艾维利时间管理法以区分事务的轻重缓急,合理分配时间;适当拒绝、学会独处、享受学习,让我们摆脱不必要的事务缠绕,聚焦核心工作,努力提升充实自己,进而更好地服务工作。“真正的快乐,来自自我超越”投资自己,学会感恩、注重每件事的闭环,作为青年学子、学生干部,“先学生后干部”的理念,更是时刻提醒我,要以学生的身份为根本,认真学习,再以干部的职责去服务同学、锻炼自己。
——第三组 徐奕琳
聆听王晶老师的课程,我深受启发,更加明确了作为一名青年宣传工作者所肩负的责任与方向。老师强调,中国故事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新时代更需要我们主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课程中关于意识形态把握与新闻语言规范的讲解,为我今后的实践提供了清晰指引。作为一名青年宣传工作者,我将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与新闻专业能力,坚持正确导向,挖掘身边鲜活故事,用真诚而有力的表达,让中国故事更加生动、中国声音更加响亮。
——第四组 欧艺敏
通过观看抗战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以及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重要意义。晚会以历史为主线、以情感为纽带,生动展现了“持久战”所蕴含的战略智慧与全民团结抗战的磅礴力量。作为青马学员,我必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融入日常行动,把斗争精神和必胜信念贯彻于学习与实践之中。既要铭记历史、珍视和平,更要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目标指引,努力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贡献属于自己的青春力量。
——第五组 苏森淼
“先为学生,后为干部”,曾子石老师的这句话令我深思,也更加明确了自己作为学生干部的根本所在。学业是成长成才的基础,唯有潜心钻研、夯实专业,才能以真才实学担负服务同学之责,不辜负师长的期望与信任。如今我更加明白,只有坚定内心目标、牢记服务初心,才能在多元角色中保持定力,不随波逐流,用真诚与实干为同学办实事。今后,我必将以学业为本、以服务为翼,在成长的路上脚踏实地、笃行不怠,努力成为一名真正品学兼优、值得信赖的学生干部。
——第六组 陈彦芸
“新闻素养首先要求我们了解事实。”王晶老师的这句话深深点醒了我以往对新闻工作的理解偏差。过去我常将新闻简单视为“信息加工”,却忽视了“事实本身”才是其根本——缺乏对事实的准确把握,再精彩的表达也将丧失公信力。这让我真正意识到,真实,是新闻永恒的生命力。今后,我将在实践中恪守这一原则:搜集素材时多角度核实、优先依据权威信源;动笔之前反复验证信息准确性,坚决不传播未经证实的内容。以严谨尊重事实,以真诚书写故事,努力用真实、鲜活、有温度的叙述,传递新时代的前行声音。
——第七组 吴江伟
聆听了曾子石老师主讲的高校学生干部工作业务沙龙,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学生干部不仅是一名服务者,更是连接学校与同学的桥梁和纽带。我学会了如何高效策划活动、促进有效沟通、凝聚团队合力,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坚定了服务同学、奉献校园的初心使命。作为青马学员,我将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实干能力,在服务中锤炼本领,在奉献中彰显担当,努力成长为一名信念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的新时代青年骨干。
——第八组 叶鑫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