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暑期社会实践⑲丨三创书院:汇聚青春,振兴围头——“青声荐围头,笃行助振兴”实践团绘就闽台融合乡村振兴新卷

编辑:团委   日期:2025-08-18阅读: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传承红色基因、融通两岸血脉、赋能乡村振兴,泉州职业技术大学三创书院组建“青声荐围头,笃行助振兴”社会实践团,奔赴大陆距金门最近的晋江市金井镇围头村,以青年之眼观乡村、以专业之长助振兴,通过净滩护湾、战地寻踪、两岸共植、云端传播、创意市集、校地共建等立体实践,在碧海与烽火之间绘就闽台融合、乡村振兴的青春答卷。

踏村问海·寻脉围头

实践团与围头村委会围桌畅谈,系统梳理“海峡第一村”战地遗址、滨海资源与闽台文化基因;随后深入“八二三”炮战旧址、地下坑道,触摸海防前哨的厚重历史;转场渔业码头、海鲜集市,体验“靠海吃海”的渔村烟火;再赴金沙湾、月亮湾,丈量生态与开发的平衡。青年学子以红色IP、新媒体、业态升级三大议题频频发问,宣传委员吴宏霈现场拆解资源禀赋与产业痛点,诚邀青年把创意变成围头发展的“新引擎”。

探寻展馆·赓续血脉

在和平与战争展馆,队员们通过珍贵的历史影像和文物,系统了解围头村从战火纷飞到两岸交流的完整历程。展馆内陈列的当年使用的武器装备、战地日记等实物展品,让历史变得触手可及。团队成员还参与互动式红色教育,切身感受革命先辈在艰苦环境中保家卫国的牺牲精神,进一步坚定了赓续红色血脉、勇担时代使命的信念。

碧海丹心·净滩护湾

金沙湾热浪翻涌,实践团俯身拾贝。团队成员不畏高温酷暑,顶着烈日净滩四小时。同步开展环保宣传,向游客普及海洋保护知识,倡导"无痕旅游"理念,带动游客主动参与清理,形成了“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收集游客对基础设施、环境管理和旅游服务的意见建议。再在金沙湾开启“守护蔚蓝海岸”直播,全景呈现海湾之美与保护成效,点赞破万,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随海浪远播。活动累计吸引1.3万人点赞,获得广泛关注,有效提升了公众海洋保护意识。

书记对话·擘画蓝图

一把折扇摇清风,一席长谈绘宏图。围头村党委书记洪水平与实践团围桌细话,提出“讲政治抓党建、讲文明抓文化、讲发展抓产业”的“三讲三抓”路径,并展望商港渔港综合体、闽台融合示范带、海峡名村样板区。实践团边听边记,镜头实时捕捉蓝图细节,调研报告同步拆解任务节点,将商港渔港综合体、闽台融合示范带、海峡名村样板区的宏大愿景细化为一张张可落地、可追踪的“青年任务清单”,让战略在笔尖与镜头间即刻生根。

两岸同心·共植芳华

一湾海峡水,两岸并蒂花。台湾民宿主理人卢阿姨的庭院里,实践团先对她进行深度采访,镜头记录她“留乡愁、活化传统”、“留住老厝,也留住人情味”的台湾经验;随后实践团与村民同翻地、共培苗,“同心花”扎根方寸之地,也扎根彼此心田;闽南歌谣与台式甜品交错,围炉畅话从民宿设计聊到乡村变化,乡愁化作共同语言,海峡无浪,只余花香。

云端矩阵·同屏共振

镜头当笔,网络为卷。实践团运营抖音、小红书、视频号三大平台,聚焦互联网传播,拍摄制作系列展现围头村特色的生活类短视频,采用年轻人喜闻乐见、活泼轻松的形式,提升乡村文旅吸引力。并且系统挖掘当地丰富的红色资源,制作访谈视频,并配套开发适合中小学使用的红色教育PPT课件。

总结升华·山海共赴

从碧海到战地,从云端到课堂,三创书院“青声荐围头”实践团以新媒体之光点亮乡土文化,以学术之刃雕琢发展路径;他们把奉献写进潮声,把脚印烙在礁石,把创意植入渔港烟火,把两岸情怀种进紫菜飘香的街巷。此刻作别并非终章,而是序曲——更多泉大青年循光而来,让“文化兴村、产业强村、品牌靓村”的蓝图在围头晨曦与渔火间生根发芽。山海不负少年志,青春与乡村振兴,正在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