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6日,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2019·春)在福州开幕。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福建省副省长杨贤金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康凯主持。

我校吴滨如执行校长应邀出席公办民办高职院校校长圆桌会议,会议由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席、天津市职业大学原校长董刚教授主持。其中大会议题三为“基于1+X制度:政府职能转变,证书由职业培训评价组织发放”。吴滨如执行校长应邀就当前职教改革热点“1+X”证书制度改革作专题发言。

(全文如下)
泉州理工职业学院(本科)是全国首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再过不久将正式更名为“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国家职教20条及后续的政策解读,都对“1+X”证书制度改革释放了明显的信号,我们这批试点学校都很关注这个动向。
泉州理工职业学院(本科)的前身,是成立于1986年的福建省摩托汽车培训学校,1992年就设立了市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2004年设立了省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从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发展到学历教育,可以说,职业培训是学校的底色。
学校在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方面的基础是比较厚实的。鉴定站作为开放型的“校中校”,在设立之初就提出3点目标,这3点目标在今天看来还很契合教育部“1+X”证书改革的精神:
一是力争考证项目覆盖到所有专业。当时校长提出来推行“1-2-3”人才培养模式(即让学生毕业时要获得1本专科毕业证书、2本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证书,以及多本职业技能鉴定证书),这和今天国家的“1+X”证书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我们现在遇到一点难题,人社部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骤减,而教育部的首批“1+X”6个试点证书刚推出,如何加快这个进程?
二是努力提高职业技能证书的含金量,就是推动各级各类证书对应的专业课程开发和置换,扎实推进“以证代考”,让学生真正掌握岗位需要的职业技能,能够持证上岗,提高就业竞争力。
三是不断扩大社会服务面,打响学校技能鉴定的金字招牌。鉴定站每年超额完成省中心下达的职业技能鉴定任务,同时不断拓宽与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学会的合作,尽可能开设高质量的职业技能考证项目。所以不仅开设的职业技能工种多(最多时达63个,覆盖所有专业,近三年本校学生取证率平均92.6%)、等级全(从中级工到高级技师)、社会服务面广(不光为本校,还为泉州地区的其他中高职院校和本科高校、以及厦漳泉地区的部队、企事业单位服务),且培训质量好,为区域产业发展培养了6万余人次的高技能人才,连续11年获“福建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在省内高校位列前茅。
学校还是泉州市继续教育基地、福建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中组部全国贫困村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2018年9月,因应国家对职业教育改革的精神以及社会对终身教育的迫切需要,学校正式成立“终身教育学院”,整合成教、自考、职业技能鉴定和社会培训的资源,提出的目标是“打造福建省职业培训(终身教育)第一品牌”。
根据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教职成[2019]6号)和教育部职成司《关于做好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学校积极申报并已获准成为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学校,共6个试点专业参加5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国家首批启动6个证书试点,除老年护理外)。我们一定在原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的经验基础上,做真、做实、做深试点,同时开展“1+X”证书改革的研究,努力成为全国“1+X”证书试点的样板校。
这里我还想举一个案例。汽车专业群是我们学校的拳头专业群,有比较好的办学基础,是以“厂校一体、工学结合”为特色。我们设置的汽车类专业,董事会都有配套相应的汽车后市场企业辅助教学,即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集学生实习实践、教师顶岗实习、职业培训和鉴定、社会服务为一体的。自2005年起就获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交通局、省交警总队联合授权,成为全省机动车安检机构检验员岗前和继续教育的唯一培训、取证单位。我们自主开发了成套的培训教材、讲义课件、题库,培养了一支囊括职能部门政策专家、行业企业专家在内的专兼职金牌讲师团队,培训考核通过后发放的证书上盖的章就只有一个“泉州理工职业学院”,是行业认可的。15年了,目前仅此一项年社会培训4000多人次。我想这个案例跟我们国家现在要做的“1+X”证书改革很接近,我们想努力争取把这个工种列入国家试点,身体力行,深入地参与“1+X”证书制度改革,贡献我们的一点力量。
还有一项重要的建议,是关于“高职扩招100万”的。考虑到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非传统生源的时间精力、学习习惯、经济负担等实际情况,强烈建议将“高职扩招100万”与“1+X证书试点”“二元制”“现代学徒制”有机结合,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职业培训”的作用,而不是“学历教育”的作用。尤其面向下岗职工、农民工,可以开设3个月、6个月、1年不等的学制对应不同等级的“1+X”证书和学分,在学分银行体系中再对证书、学分和学历证书的换发做进一步设计。如此一来,使下岗职工、农民工在较短时间内集中地掌握一技之长,既符合培训对象实际,能减轻政府、学习者和高职院校的经济负担,有利于“1+X”证书试点快速、全面地推开,又保障高职院校的日常管理不受冲击。由高职院校来做而不是普通的培训机构来做,是不光要求培训对象具备职业能力,还要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相信各高职院校都能做到这一点。
我想,打通职业培训的大门,职业教育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