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引领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实际行动助力精准扶贫,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近日,我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与校工学院举办“学思践悟十九大 筑梦扶贫青春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经过前期的筹备,29名资助政策学生宣传员跟随省教育厅统一组织的宣传队,奔赴全省各地宣传资助政策;学校组织政策普及宣讲实践队,到20个地区,对28个经济困难家庭开展精准家访活动;下学期新生教育阶段,学校也将开展金融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资助政策乡村行——让爱走进千家户
政策普及宣讲实践队的师生分别来到漳州、莆田、龙岩宁德、泉州等多地市落实“资助政策乡村行”、“家校关怀万里行”系列活动,旨在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资助政策的知晓度,了解学生家庭经济情况,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实际困难与需求,为进一步做好学生教育、资助和帮扶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走进乡村和贫困学生的家中,用通俗的方言向家长们讲解国家、社会和学校通过奖、贷、助、补、减等多种方式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资助的政策;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讲述不同阶段的国家资助政策,面对即将步入大学的高三学生详细介绍申请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和助学贷款的条件、程序和需要提供的相关材料;提醒学生和家长们要提高防骗识骗能力,谨防助学金、奖学金电信网络诈骗,维护好自身财产安全。
志愿者们的认真讲解,让困难学生了解到国家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不再迷茫。进行摸底调查,与受助家庭和受助对象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询问他们对精准资助的意见建议。一位家长拉着志愿者的手,哽咽地说:“感谢你们不远千里来,真的很感谢。孩子上学对于我们真的分担很重,听了你们的讲解,我们才知道的孩子能受到国家、社会和学校这么多资助,感谢政府和学校,谢谢你们。

家校关怀万里行——知生情,晓生难,促成才
万里行只为你,志愿者们来到受资助学生家中拜访,与家长拉家常,讲解国家、学校的资助政策,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努力学习、提高就业能力,带着学校关爱到受资助学生家中慰问。掌握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在家里和村里的表现情况,为进一步制定个性化帮扶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计划奠定良好的基础。家校关怀万里行更像是一场心与心交流之旅,促进彼此心灵的成长。志愿者们通过精准家访,与同学们分享身边的典型励志事迹,鼓励他们要克服困难,努力学习,提高就业能力,表达了学校对他们的关注和关心,让同学们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怀希望。

“走心”干实事,贫困乡村换新颜
筑梦扶贫青春行,思想的引领及其重要。经过30年的扶贫开发,走出了一条谋求“百姓富、生态美”的独特发展之路。政策宣讲普及实践队一行来到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参观了赤溪村展览馆,进行走访调研,针对性地开展十九大精神问卷、国家资助政策讲解、金融小常识、生活小妙招等活动,助力健康扶贫工作。
1984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赤溪成了全国最早的扶贫对象,有着“中国扶贫第一村”的称号。赤溪村钟尔钊副书记介绍是30多年来在党的关怀下自力更生,从改革开放初期只能靠农业艰难生存,逐渐演变为以服务业为主导,并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进一步带动赤溪村脱贫致富,奏响了扶贫攻坚路上的凯歌。
据悉,赤溪村是福建省艰苦奋斗、摆脱贫困、建设全面小康的一个生动缩影。它的历程告诉我们,扶贫开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只要继承和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咬住青山不放松,就一定能取得实效。

社会受好评,理工情深长
本次社会实践得到走访地区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受到群众的好评,支持我们此次的社会实践。
宣传员说:此次“三行”育人活动,听到老奶奶老爷爷一句又一句“你们辛苦了”“真的谢谢你们”虽然只有简短的几个字,当就算再炎热的夏季,听到这些让我们感到所付出的努力是值得的,也让他们深刻体会到,国家和政府在时时刻刻的关注着他们,让他们的孩子不会因为贫困而上不起学,让他们的后勤有保障。
带队老师谢培锋老师说:作为资助工作者我们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懂政策、讲政策再升华到资助育人工作,看到理工学子学以致用,积极进取,不怕困难,勇于奉献的精神,我为他们感到自豪。
我校一直以来重视资助育人工作,坚持立德树人和扶贫助学相结合,不断完善资助体系,规范程序,通过主题班会、“助学 筑梦 铸人”征文比赛、励志分享会、资助文化月等活动形式,加强学生的诚信、感恩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国家给予的帮助。构建“百名学生助理行动”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等育人体系,助推困难学生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