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采赠相亲,银钗缀凤真。叶遂金刀出,花随玉指新。”唐诗《采胜》,刻尽剪纸风雅,花鸟虫鱼,跃然纸上。

      一把细剪,裁、剪、刻、镂,一纸红笺瞬间有了生命。泉州理工学院建筑系的曾芳芳老师,就用一把剪刀来刻画生活之美。她来自剪纸之乡漳浦,是漳浦县剪纸项目非遗传承人,中国传统工艺(剪纸)大赛“达人奖”、民间剪纸艺术职业技能竞赛“铜刀剪”得主。两年来,曾芳芳开设了剪纸选修课,成立了剪纸社团,在校内刮起了一阵剪纸风。

      说到剪纸,曾芳芳打趣说,“当时想陪着孩子做手工才去学剪纸,没想到一不小心和俩女儿成了同门师姐妹。”如今,母女三人经常在漳州的大小场合同台剪纸,在圈内一时传为佳话。

 

“泉小理2代”上课  用剪纸为孩子带来爱和艺术

“孩子们,纸要对折,对,折3次;然后在边上剪一个小小的圆……“

在泉州理工学院艺术工坊,曾芳芳正在给教职工的孩子们上课。最大的孩子不过小学4年级,最小的也才上小班。曾芳芳边剪边讲解,在她的一刀一剪里,一张小红纸,三刀两剪,一朵朵漂亮的出窗花就初见雏形,纸张在她手上仿佛有了生命力。

工坊里,有栩栩如生的动物剪纸,有喜庆吉祥的传统窗花,有热火朝天的场景构图。一幅幅剪纸,巧夺天工,生动传神。

曾芳芳介绍说,艺术工坊里的剪纸,都是她构思创作的,其中有幅庆祝晋江建市25周年的剪纸,还获得了二等奖。在这幅蓝色的剪纸里,曾芳芳剪出了龙虎呈祥,汇聚了晋江大桥、五店市、安平桥、安踏公司等元素。

曾芳芳毕业于福建艺术学校,2008年到理工建筑系工作。平时主要上专业课,课余才上剪纸课。此外,她还开设了公益剪纸课上,更多是给“泉小理2代”上课。有些孩子,还是她女儿小时的玩伴。

曾芳芳说,她喜欢剪纸姹紫嫣红,喜欢孩子们笑靥如花,喜欢和孩子一起互动的时光,“我希望通过剪纸,给孩子们带来爱和艺术。”

 

为陪伴女儿成长才学剪纸   母女三人同门学艺成“师姐妹”

其实,曾芳芳学剪纸并非“童子功”,而是到2014年才“半路学艺”。而初衷,就是为了女儿。“2014年,大女儿许星岚4岁了,她喜欢手工,折纸玩布艺做彩泥,感觉蛮有天赋的。”曾芳芳希望多陪伴孩子,与孩子一起成长。于是萌发了和女儿一起学剪纸的念头。

“我老家漳浦,男女老少,很多人都会剪纸。”曾芳芳从小耳濡目染,却未尝动手。有了学艺的念头,2014年暑假开始,35岁的她才拜在漳浦剪纸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卢淑蓉门下,一门心思学好剪纸。

学艺心切又有名师指导,曾芳芳很快就掌握了剪纸的基本技法,跟着老师学习、创作、参赛,成为圈内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她先后获得了中国传统工艺(剪纸)大赛“达人奖”和民间剪纸艺术职业技能竞赛“铜刀剪”得主,成为漳浦县剪纸项目非遗传承人。

而她大女儿、二女儿也后来也陆续跟着卢淑蓉老师学艺。曾芳芳打趣说,“当时想陪着孩子做手工才去学剪纸,没想到一不小心和俩女儿成了同门师姐妹。”如今,母女三人经常在漳州的大小场合同台剪纸,在圈内一时传为佳话。

 

开校内选修课备受追捧    打算创作泉州主题系列剪纸

在学校的支持下,曾芳芳开设了剪纸选修课,成立了剪纸社团。

“剪纸选修课分为“剪纸的历史文化”以及“剪纸实操”两部分。”曾芳芳说,理论课主要介绍剪纸历史和文化;而实操课则从基础手法和图案开始,逐步学习“水滴纹”、“柳叶纹”、“月牙纹”、“锯齿纹”、“排剪”等技法,再模仿一些大师作品。基础扎实后,再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作。

曾芳芳说,环境艺术设计、产品造型设计、服装设计等专业的学生,学习剪纸,可与专业融合,触类旁通。

剪纸开课后,很快就风靡校内,公共选修课一位难求,甚至有些老师也想学。

“巧夺天工!一张纸,经过裁剪,就可以形成各种好看的图案。我早就想学了”。2016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韩雪红说,读中学时,学习压力大,也没机会遇到剪纸老师,学剪纸就成了心中的遗憾。没想到,到了大学还有《传统剪纸工艺》选修课,“剪纸梦居然在大学里圆了!”

曾芳芳说,在上好公共选修课的基础上,接下来她打算创作一系列泉州主题剪纸,并在校内举办一个剪纸展,希望让越来越多的师生能喜欢上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