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12月中旬,泉州理工职业学院“永辉合伙人”校企合作班20几名大三学生担任永辉超市“小店长”3个月了,人均月薪达到5000元。更让学生们兴奋的是,他们还可以参与到企业单店的分红。
泉州理工职业学院商学院院长翁长武说,“创业合伙人”是学校在校企合作上的创新机制,为学生提供了创业实践平台,实现“零风险”创业,达到企业、学校、学生的三赢。
泉州理工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林其天说,正因为自创校伊始,该校就特别注重“把创新创业教育扎根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逐渐健全校内的创新创业体系,形成了以创新文化养人和以创业实践育才的创新创业教育特色,孕育出一大批成功的创业者,更让学校牢牢地烙上创新创业的基因。
据了解,办学30年来,该校已培养了六万多名专业技术人才,包括三千多名企业家,被誉为“创业者的摇篮”。
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让学生 “零成本”创业
“上个月,工资加分红,一下子就发了6000多!”泉州理工职业学院企业管理专业大三学生吴宗玉兴奋地说,班上有10几个同学当上了“永辉合伙人”,还没毕业,实习阶段人均月薪都在5000元左右了。
更让吴宗玉高兴的是,“永辉合伙人计划”让她实现了“零成本创业”。吴宗玉告诉记者,在永辉超市实习2个月后,就可以成为“永辉合伙人”,在永辉超市里独立营运一个单店,除了底薪,还可以根据业绩分红。
“这是更深度的校企合作:企业委派实践专家来校授课,企业提供真实的实战平台,学生分阶段到企业实操,高效掌握相关岗位基本技能。”泉州理工学院商学院院长翁长武说,“创业合伙人”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企业岗位技能,也相当于给学生提供了无成本、无风险的创业演练平台,有利于学生未来就业和创业。
目前学院有几个专业实行了“创业合伙人”制度,先后开展了“永辉创业合伙人”和“金鹿创业合伙人”等企业订制班。
翁长武说,泉州理工职业学院长期以来形成了以创新文化养人和以创业实践育人的创新创业教育特色。学校鼓励创业,却非让学生盲目创业,而是要修好内功打有把握的仗。跟企业协商设立的“创业合伙人”制度,开启了商学院创业教育新思路,降低学生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达到了学院、企业和学生三方共赢。
创业和专业相融合 师生“众创空间”共同创业
在泉州理工职业学院校内的众创空间的摄影棚里,有两名同学正在拍摄照片;另外一边的办公区,其他同学们则忙着图片和视频的后期处理。这并非课堂实训课,而是真正的业务实操。泉州理工职业学院数字传媒技术专业主任郑文杰说,该专业的师生们一起成立了一家传媒公司,一起接单做业务。
郑文杰说,创业和专业紧密联系,相互融合,为师生们创新创业提供了最好的孵化平台和创业模式。
“公司目前有9名员工,以专业老师为主,还有一些数字传媒技术专业学生。” 郑文杰介绍说,在分工上面,老师负责业务洽谈和技术指导,学生则负责制作,最后再由老师审核。公司成立以后,已经承接了各种企事业宣传片、微电影以及电商广告等不少业务。
在创业的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战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创业热情。郑文杰告诉记者,他们也鼓励学生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大胆去创业。该专业每年大概有3%—5%的学生实现自主创业。
创业与专业相融合是泉州理工学院打造众创空间的一种模式,目前,泉州理工学院7个专业群已经依托原有的实训中心,成立了创业工作室,其中,5家工作室已经注册成立公司。
开发创业课程包 构建创业实践课程体系
在泉州理工职业学院633学术报告厅,“三创沙龙”系列活动之《互联网与新市场》专题讲座及三创导师敦聘仪式正火热进行中。
作为主讲嘉宾,深圳市萌布玩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唐竞新为同学们分析了2018年起未来三年的销售市场,围绕主题并以“起、承、转、合”四字为在场学生分析了互联网与新市场的关系、变化。
市场营销大二的小陈同学说,“三创沙龙”的开展不仅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对创意创新创业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加大了对实践与创新参与的信心。
“‘三创沙龙’的开展,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创新创业最前沿的理念。”泉州理工职业学院校长助理蔡金佩说,学校重点开展创新创业第二课堂教育,通过特色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服务学习)、情满校园主人周、创新创业讲座、创新创业竞赛等活动,对学生进行隐性的创新创业教育。
此外,学校还开发了围绕“商业项目策划书 、会计、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基本法规、互联网+”等六大模块,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分阶段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质培养、创业意识和技能、就业创业准备等富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并开展各种创业教育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