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勤工助学是“学生个人或者团体,以获得或改善学习条件为基本目的,将教育与学生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而进行的教育经济活动”。通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一定量的劳动取得相应报酬,是高校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重要渠道之一;另一方面,组织开展校内勤工助学活动根本目的在于更好地引导学生成才成长,通过磨炼其意志,增长其才干,切实提高自身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为毕业离校后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进一步推进我校实践育人工作,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发挥学生骨干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我校设立了学生助理岗位,为学生骨干人才培养提供重要平台,这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创新性探索,是高校推进“实践育人”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完善学校的育才机制,更好地助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为了更好更快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我校细化了勤工助学的操作流程,实现校内勤工助学管理“精细化”。优化校内勤工助学岗位设置结构,在长期且目前仍处于劳动服务型为主的勤工助学岗位结构的基础上,紧密发挥学生的专业优势和技能特长。并为每位学生配备指导老师,指导老师更是为勤工助学的学生制定了详细的培养计划,以便更有目标和规划的培养学生。同时为了规范化管理学生助理,增加了招聘的流程。

本次学生助理的招聘流程包括部门提交学生助理申请表,并由部门领导审批;汇总各部门的岗位需求信息,通过微信公众号、辅导员群、学生工作群等网络渠道发布招聘信息,让受众面扩散到全校学生;学生选择心仪岗位报名、填写信息;各部门组织面试;学工处组织全体学生助理进行岗前培训,让学生助理对自己进行准确的定位与设定目标等几个环节。

10月9日-10月11日,图书馆、宣传部、董事长办公室、信息中心以及建筑设计系等各部门先后对报名学生助理的学生进行了面试,各部门根据自己的需求与面试结果暂定了总共25位新学生助理。


10月16日中午,学工处召集所有新老学生助理在主楼第二会议室开展学生助理培训会。会上,谢乐芳老师对学生助理实施方案的整个流程进行了讲解,强调了学校对这个学生助理项目的重视,以及对学生助理培养结果的期待,同时也强调上交材料的规范性。黄镇红副处长则在会上强调学生助理应明确如何培养自己,如何付诸行动,而不应讲空话,鼓励学生成长自己,独挡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