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校大学生记者团、中营之声广播台的学生干部组成的“晋江经验”15周年纪实访谈暑期社会实践队,从“创业精神”、“文化传承”、“民生工程”、“经济发展”、“两岸交流”等多个方面,对晋江各行业的社会人士进行纪实访谈。
连续23年领跑全省县域经济的晋江,迎来“晋江经验”十五周年。泉州理工学院发端、发展于晋江,三十余年的办学历程与晋江“同向、同在、同行、同兴”。学校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走晋江之路,培养输送更多“晋江模式”的基因人才”。通过此次暑期社会实践,让学生接触晋江不同的行业人士,了解晋江,爱上晋江这座城市。
了解爱拼敢赢的“晋江精神”
7月17日上午,队员们一行来到晋江市纺织鞋服人才培养与技术研发中心,理事会常务副秘书长伍约瑟讲述了晋江市纺织鞋服产业发展,谈及重要核心“晋江精神”,他提了几个关键词,“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输人不输阵”。他说,“晋江企业发展的主导思想从刚开始的‘船小好调头,满天都是星星’到后来的‘船大好冲浪’,可以说晋江撤县建市25年的几个历史转型阶段,‘晋江经验’都有不同的时代内涵。”
2002年6月,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到晋江调研,总结形成“六个始终坚持”和“处理好五个关系”的思路,由此提出了“晋江经验”。“晋江经验”从此成为引领福建加快改革、全面发展的一个标杆。至2016年,晋江连续23年居福建省县域经济总量第一位、第16年跻身全国百强县(市)前十行列。
“晋江企业,从小作坊到一定规模化,最重要的是摸索出很多管理方法。晋江‘团结、拼搏、诚信、谦恭’的精神也为晋江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中国海峡(晋江)人才市场副总经理蔡嘉陵让队员们感受到晋江这片创业热土的强大魄力,“晋江拥有130多个国字号品牌,40多家上市公司。对于这么大的经济体量,人才支撑非常重要。晋江历来注重人才工作,我们需要紧随市场的变化做调整,来招聘、引进人才。晋江是很用心培养人才的,未来发展无可限量。”

和晋江市纺织鞋服人才培养与技术研发中心,理事会常务副秘书长伍约瑟合影

中国海峡(晋江)人才市场副总经理蔡嘉陵讲述晋江人才市场发展历程
倾听与众不同的“晋江故事”
泉理工董事长吴金营,和队员们分享了他艰苦创业、勇于创新的办学之路。早在1986年,他首创“以企养校”模式,兴资举办摩托维修培训学校,从此走上职业教育之路。学校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坚持创业教育,做创业者的摇篮。几十年的创业历程,让他对创业有更深的理解,“身体好,能吃苦;学一行,专一行;懂社交,攒人脉。”再谈及“创业精神”,董事长总结了五点,一是要有自信,二是要有顽强的意志,三是要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四是要勤奋好学,五是要找到科学的方法。董事长告诫队员们,要做到才能创造价值。“晋江前景无限,潜力很大。希望未来能继续为社会奉献一所好学校,培养更多“好用”人才。”
“当时泉理工车辆系,是整个泉州市乃至福建省车辆专业中最热门、最好的。”校汽车校友会会长郑建星,2002年就读于车辆系车检专业,被问及为何选择泉理工,他回答,“这个专业对着自己的兴趣,而学校最早是以车辆专业为基础来建校,所以在车辆专业方面有着很深的认识,可以学到很多。”郑建星分享了以前的校园生活,希望能建立一个以校为家,服务于母校的汽车校友会。
医疗是民生大事,事关民生幸福和城市品质。晋江在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中先试先行,依托市医院和晋南分院与树兰医疗集团展开全面深度合作。“这是公立医院与民营医疗机构合作新模式的有益探索。设“名医工作室”,晋江市民用平价,就可享国家级名医服务。”晋江市政协委员、晋江市医院书记黄东昭分享了晋江医疗改革与创新,“我们要服务晋江国际化创新型品质城市的定位,打造高端服务、平民消费的国际医院,为丰富‘晋江经验’注入新内涵。”
“您从08年深入灾区捐款,开始受到各方面关注,会有人怀疑您是在‘作秀’吗?”在内坑镇湖内村委会,队员们看到满屋子的志愿者荣誉证书,不禁对赖金土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人做事都会有一个动机,我希望在有生之年能贡献社会,做多少算多少,把这种爱传播下去。这也是我做志愿者的一个初衷。”福建省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泉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赖金土分享志愿服务心路历程,耐心解答队员们的疑问。
“在每次的走访中,我们不断地聆听,也在不断地学习。”队员林世鸿发出这样的感慨,“每一位‘长者’都是一位智者,他们分享着自己的故事,用自身的经验告诉着我们,晋江每一个阶段不同领域进阶的历程。我们倾听受益匪浅,我们所见开阔视野。”

泉理工董事长吴金营分享艰苦创业、勇于创新的办学之路
校汽车校友会会长郑建星表示,以校友会为平台,履行职责,回报母校

与晋江市政协委员、晋江市医院书记黄东昭合影

福建省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泉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赖金分享志愿服务心路历程
感受人文情怀的“晋江魅力”
晋江人勇立时代潮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经济奇迹。而一座城市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不仅在于有现代的建筑、发达的经济,更因有内生而乡土、源远且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底蕴。当前,晋江抓住打造“人文之城”这一精神内核,把文化传承贯穿整个发展过程,不断着力挖掘城市文化内涵,彰显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海丝文化、对台文化等晋江地域文化特色。
谈到晋台交流工作,晋台民间交流协会执行会长庄铭栽与泉州市、晋江市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林永达,不约而同地多次提到两个关键词:“用心”与“用情”。庄明栽给队员们分享了很多两岸交流的桥梁故事,他说两岸的基层工作要将大事作于细,以朋友关系带领两岸民众建立血浓于水般的感情,做到“有求必应,有忙必帮,有需必理”。从传统文化的“礼”与“仪”,到两岸百对家庭传统文化互动亲子、两岸传统开笔礼等两岸的文化交流活动,林永达与队员们畅谈两岸传统文化。
省级非遗项目潘山庙宇木雕传承人、晋江市工艺美术协会会长郑银聘表示,民间传统工艺是从历史中传承下来的,我们需要发扬这种艺术文化。但现在很多传统工艺正在被慢慢淡忘,年轻人对这方面的兴趣越来越少。希望传统工艺可以得到重视,探索非遗文化进高校。安海文化创意发展协会秘书长杨怡鑫认为,“作为全省乃至全国首个镇级文创协会,协会的宗旨是保护、传承、创新,就是要以全新的创造力汇聚千年的想象力,推陈出新,弘扬晋江文化。”

晋台民间交流协会执行会长庄铭栽分享两岸民间故事

泉州市、晋江市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林永达畅谈两岸传统文化

省级非遗项目潘山庙宇木雕传承人、晋江市工艺美术协会会长郑银聘分享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

安海文化创意发展协会秘书长杨怡鑫分享晋江特色文化创新发展
十五年的发展历程交相呼应,薪火传承,炼就了卓殊的“晋江经验”和蕴蓄深厚的“晋江模式”。在采访结束后,队员们纷纷表示深刻了解了晋江丰富独特的精神内涵和荟萃人文,收获颇丰。“做一件事,立一项志,学一辈子。”成员王汉池在这几天的纪实走访中体会到正因敢为人先,才使晋江英才辈出,而爱拼敢赢,则造就了晋江这一方沃土。让我们爱上一座城,也许是因为城里一道美丽的风景;而爱上晋江,则因这是一座国际范、高品质、创新型的城市,而这一切源自晋江人的爱拼敢赢,源自不断丰富的“晋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