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和10日,泉州理工学院迎来了2017级新生。学校迎新氛围浓厚,迎新团队任务分工明确,报现场井然有序,报流程方便快捷。迎新形式更是创意多样暖人心,让新生来到学校都有“家”的感觉,而入学教育的改革更是让新生能更好更快的融入大学生活。

 

扫码报道效率高  学长学姐热情足

穿着统一印着“同学 汝好”(“汝”同闽南话“你”)T恤衫,挂着新生报流程表的答谢工作卡,312名迎新学生团队一大早就开始忙碌而有秩序地迎接新生。

新生许书源刚到学校,就安排了迎新团队的郑世宇全程帮助他完成报。从报到来到宿舍,仅用了10分钟,如此之快的报流程,让许书源赞不绝口。他说,“怕学校签名排队的队伍会很长,就想提早来,可以节省时间,早点来宿舍收拾。没想到只要扫一下二维码,签一下字,领下东西就可以来宿舍。让我感觉很快,很现代化。”

无纸化报不仅绿色、环保,还能节省新生排队等待的时间。在来学校前,新生只需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进行预报,按流程填写好信息,通过官微了解入学教育的一些注意事项,入学须知等信息,到校后即可快速完成报流程。

对于此次的迎新工作安排,老生郑世宇说,“我们有迎新团队培训,教我们具体流程。”他拿起胸前的答谢工作卡,指着上面的流程表说:“这张答谢卡让我们感受到学校对我们的关怀,也让我们更清楚知道自己的任务。”在谈及为何选择参与迎新工作,他表示因为他大一刚入学的时候,也得到过学长学姐的帮助。而受帮助的许书源不约而同地也表示,“老师的服务态度很好,很热情,学长还帮忙我提行李。今年我看到学长这样热情指导我,我想明年也像他们一样,帮助新生。”

 

新生扫码 快速报到

 

迎新团队热情帮忙新生搬东西

 

迎新氛围浓 形式创意多 新生倍感亲

新生陈华刚到校,就被校门口宣传海报“四海八荒 只为遇见你”几个字样暖到心了,“没想到学校迎接我们这么用心,很感动,很温暖,很期待。”在报现场,她独自在所属院系完成报,而她的家长就坐在家长休息区里喝水休息。报完毕,陈华来到“温情信鸽站”,认真写着要寄出去的明信片,明信片封面是晋江五店市的闽南特色建筑。陈华表示,“感觉挺好的,很周到,很贴心,校园环境让我挺舒服的。”

“我单方面宣传 我爱泉小理”、“生于晋江 长于晋江 扎根晋江”、“没有永远年轻的人,但是永远有年轻人”这些随处可见的特色横幅、创意十足的文化墙,幽默有趣又不失正能量,还有具学校和晋江特色的明信片可供家长、学生写好寄出,让新生消除陌生感,有家的温暖。

学校各大院系都纷纷结合专业特色,策划各种形式的迎新活动。新生可领取纪念杯,班导卡,体验抓娃娃,在签名墙签名,甚至还可以抽红包,在享受乐趣的同时也在慢慢了解学校。学生组织也充分发挥特色优势,社团联合会、大学生艺术团组织“新生迎新晚会”,记者团举行“摄影展”供师生观赏,校卫队身穿军服指挥车辆出入等等。浓厚的迎新氛围让新生感受到独特魅力的校园文化。

 

随处可见的迎新海报

 

创意十足的文化墙

 

新生在具有学校和地方特色的明信片上书写寄出

 

新生家长观赏“迎新摄影展”

 

 

在晋江动车站接待处 志愿者在引导新生

 

 

创新入学教育改革  新生快速融入校园

为了保证迎新工作有序开展,本次迎新工作采取项目组的形式,项目组从统筹安排到开会协调,校领导及各大职能部门都参与其中。学校党委委员、学工处处长杨津平表示,在学生管理方面,安全是前提,学业是主体,爱心是基础,服务是关键。学校紧紧围绕这条主线,在入学教育各个环节都进行改革创新,做好服务育人。

在泉州汽车站、泉州中心客运站、晋江动车站三个点都有接待处,到校后的报道流程根据学生学费缴纳情况,分为不同的“绿色通道”,在快速报完毕,即可“拎包入住”,更简单化、环保化。

和以往的枯燥无味的入学教育不同,今年在军训之前会有三天的《大学生活导论》。杨津平介绍,考虑到很多新生对大学生活还不适应,在正式上课之前,让他们先对学校有所了解,有所热爱,《大学生活导论》有校史校情、唱校歌、适应大学、学涯规划、专业认知、身心安全等几大模块,让新生学会急救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充分了解自己的专业,做好人生规划,这样有助于他们自我管理,过好大学生活。

除此之外,以各院系为单位的学生社区“书院制”建设开始实行,各书院设有党建行政办公室,各院系的党总支书记、辅导员入住各属书院,方便和管理新生。老师与学生同吃同住,随时同在,让新生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有利于新生快速融入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