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泉大校园,又迎来新生。

在迎新人群中,一抹鲜亮的“志愿红”格外醒目。2025级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新生曾宪超,正是这红色身影中的一员。他提前一天到校,当多数新生还沉浸在陌生与好奇中时,他已穿上红马甲,在报到处为同龄人拎包、指引路线,忙得热火朝天。

这并非曾宪超第一次扮演志愿者的角色。对这位来自龙岩长汀的少年而言,志愿服务贯穿其青春的成长历程,是一种内化于心的生活方式与价值选择。


被温暖过的人,更懂点亮别人

追忆时光,少年曾被温暖过

2022年9月,长汀水东街,一位少年焦急地在人流找寻东西,额头上沁满汗珠。那是刚入读长汀职业中专学校的曾宪超,他不慎丢失装有1000多元生活费和各种证件的钱包。正当他手足无措时,街边的店主、巡逻的民警纷纷赶来帮忙。半小时后,钱包在草丛中被找到,民警还贴心送他到学校。

“那时候,我心里感受到满满的温暖。”回忆往事,他眼里闪着光。这份来自陌生人的善意,如同一颗种子,播撒在他心里。“到了学校,学长学姐热情地帮我办理手续。”他心想,如果有机会,自己也要去帮助别人。


从河道清扫,到深山救援

善的种子,迅速生根发芽

上中职后,曾宪超第一时间加入学生会,积极参与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他与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清理校外街道、河道旁垃圾,只为让环卫工人能轻松些。他跟随老师与同学们前往养老院,为老人买菜、整理物品等,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传递关怀。

他还主动加入专业的曙光救援队,走向更广阔的社会救援领域。他跟随队伍深入山野,操作热成像无人机,搜寻走失老人;他与民警并肩,参与日常安保巡逻,在夜色中守护城区安宁;甚至,他还参与水域救援,向落水者伸出救援之手。三年来,他记录在册的志愿服务时长已超过100小时。

▲深入山野搜寻人员

▲水域搜救落水者

▲获得受助者感谢

最令他难忘的,是一次深山搜寻走失老人的经历。他记得,有一回,夜深人静,村民焦急来求助,反映一位六七十岁老人去走亲戚,但手机联系不上,可能在途中迷了路。他与伙伴们拿着手电筒,在乡间巷陌、山野深处一遍遍寻找,还启动热成像无人机开始搜寻。最后,他们终于在搜救犬的协助下,在山中找到迷路的老人。他说,成功找到老人时,心中的喜悦与成就感,是任何奖励都无可替代的。

▲深山搜寻走失老人


困惑中坚守,服务中成长

志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他担任义务交通警察期间,在景区周边劝导文明出行时,曾遭遇个别青少年恶语相向。“那时候,我心里很复杂,会怀疑自己做这件事的意义。”曾宪超坦言。但短暂的迷茫后,是更坚定的清醒。“我做的是正确的事,是在为社会尽一份力,这样就够了。”

这种坦荡与坚韧,或许源于他早于同龄人的生活历练。从小,他与爷爷奶奶生活,初中起便开始分担家务,他早早就懂得了生活的不易与担当的价值。他坦言,是志愿服务让他找到生活的意义。“我想给自己找点有意义的事情干。”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他乐于助人的心声。


大学全新起点,规划更远航程

新的生活,将继续深化志愿服务

从长汀街头的受助者,如今,他站在大学的起跑线上,成为泉大校园里的施助者。刚刚入学,他已在思考如何规划未来四年的时光。他希望,在大学里,继续深化志愿服务。“志愿服务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他期待,能将所学的机械专业知识与救援技能相结合,在未来创造更大价值。

▲ 曾宪超获得的荣誉证书

▲ 曾宪超的红十字救护员证

未来,他还将用持之以恒的善行照亮自己,也温暖他人。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的价值,正是在每一次的伸手相助、每一次的坚持奉献中,得以熠熠生辉。


助人为乐精神,泉大人的信仰

像曾宪超温暖他人一样,泉大人一直践行着“助人为乐”一词。学校创办者吴金营从创校之初,同步实施“发动全社会助残”行动计划,免费培训来自全国各地的残疾人,帮助他们凭借所学在社会立足。他经常教育学生,助人不仅自己做,还要带动更多的人去做,才能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助人精神。

多年来,泉大涌现出2013年感动福建十大人物林潼、2011年福州见义勇为先进分子金华夏等一批德智体美劳兼备的优秀学生。2013年10月5日,我校2011级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同学林橦,在漳州消防部队服役期间,经过漳州九龙江时,发现有一中年男子落水,她义无反顾地跳入水中救人;2011年2月4日,我校2011级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同学金华厦,在家附近的一座桥边,看见一辆轿车冲出防护栏坠入河中,情急之下,他一边报警一边奔向河边,与路人一同下河救人,最终成功救起3人。


▲林橦

▲金华厦

“助人为乐”一直是泉大人心中的信仰,正如吴金营董事长常说的,“一杯水,只能解决自己的需求;一桶水,要考虑家人的生存;而今我们共同的努力,是要实现一条河,让它源源不断地造福更多的亲人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