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如何获得持续赋能?教学创新如何为学校高质量内涵建设注入新动能?泉州职业技术大学“教·创未来——职本教学沙龙”品牌应运而生。11月19日,首期沙龙成功举行,校领导来永宝、张建军与200余名一线教师共同参与,就此吹响了集结号,开启了教学创新探索的新征程。


本期沙龙聚焦产教融合背景下课程与教学的核心议题,特邀副校长张建军教授担任主讲嘉宾,系统解读学校原创的“3C3S”教学法。同时,活动邀请国家“双高计划”专业群带头人姚宏伟教授、教务处专家顾问陈强教授、教学督导孙洪波教授,以及《大学英语》(融合式教学)主讲教师刘颐琳副教授、《BIM技术应用》(项目化教学)团队教师林萍云讲师、《直播运营》(实战型教学)主讲教师于哲讲师,共同参与两场圆桌对话。通过理论阐释与典型案例剖析,为一线教师提供兼具借鉴价值与实操可行性的课程设计路径与实施策略。

张建军教授以“教学有‘法’吗?”开篇,从“法”理依据、“法”门描述与“法”施案例三个维度,全面阐释了“3C3S”教学法的生成逻辑、核心内涵与实践样态。他指出,“3C3S”教学法是我校在职业本科教育探索中的重要成果,契合职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该教学法以“543”产教融合课程体系为支撑,并与校企合作“三个一”工程、“双百建设计划”“双图谱建设计划”“双考核改革方案”等机制协同推进,共同夯实职业本科教育试点改革的“五金”新基建。在实践层面,张教授结合融合式、项目化、实战型三类教学,剖析了产教深度融合的课程教学真实案例,生动展现了“3C3S”教学法的借鉴性、开放性与发展性。
在随后的圆桌对话环节,3位一线教师结合各自课程分享了应用心得。刘颐琳副教授指出,“3C3S”教学法为《大学英语》实现通专融合提供了明确路径,并在与艺术专业的跨学科融合中成效显著;林萍云讲师认为,其“三段式”教学设计有效促进了《BIM技术应用》课程知识的系统整合,推动课堂形态向“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转变;于哲讲师则表示,该教学法为《直播运营》等源于真实项目的课程提供了理论支撑与系统化构建方法。





在专家研讨环节,姚宏伟教授结合与安踏集团的深度合作经验,强调实战项目设计必须紧密对接行业标准与岗位能力需求;陈强教授建议将“3C3S”教学法全面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实现顶层设计与教学实践的贯通;孙洪波教授则提出“理解-内化-实践”的教师教学实施路径,倡导循序渐进、持续优化的实践策略。张建军教授在总结中寄语全体教师,应积极把握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主动投身改革实践,在“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良性循环中实现教学能力的螺旋式上升,以课堂革命驱动育人质量全面提升。





“教·创未来——职本教学沙龙”的启航,标志着我校教学改革新征程的开启。以此为起点,学校将着力培育协同共进的教学学术生态,凝聚全体教师的智慧与力量,共同为职业本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播种希望,蓄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