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新闻网3月7日讯 发展集成电路产业,人才是关键。5日晚,“集成电路产业课程进校园”开班仪式暨首次课程在泉州理工职业学院举行,正式拉开了“集成电路产业课程进校园”活动的序幕。来自该学校集成电路专业的数十名学生参加了活动。

  “从去年年中开始谋划,到现在正式开班,迎来第一堂课,背后我们筹备组做了很多努力,各个院校也积极响应。”福建省集成电路产业园区建设工作筹备组人才组副组长苏育华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将优质的产业界、企业界资深老师、教学资源直接带入在地的院校,传递给学生,“为产业长续发展积累人才。”

  据了解,集成电路是晋江市大力培育的新兴产业之一。开设本课程目的在于强化本地和周边院校学生对集成电路新兴产业的认知度、提升认同感,从而引导毕业后选择就职本地集成电路产业;同时,传授相应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缩短人才产学差距,促进企业用工需求与院校人才培养形成无缝衔接。加强政、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产业型急需紧缺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大局。

  “我们作为在地院校,针对晋江目前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需求,早就开设了集成电路相关专业,招收学生。”泉州理工职业学院副校长郭霏介绍,此次“集成电路产业课程进校园”开班仪式和首次课程在该校举行,“对我们在集成电路专业学生培养上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也让我们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更针对产业需求和企业需要。这也符合我们学校培养学生的理念。”

  而对泉州理工学院2017级电子工程专业的许鑫宏来说,“入校园”活动对自己的就业有很大帮助。“学校更多的是理论,很多课本上的知识。但是这次来的几个老师都是从企业出来的,课程设置也更多地和实际行业、企业相关。对我们未来求职来说,可以提前了解企业实际需求,从一些实际操作和要求上去进一步提升自己。”许鑫宏告诉记者,自己今后希望能够在集成电路行业就业,“一方面自己感兴趣,另一方面产业也有前景和人才需求。”

  据了解,此次2019年春季“集成电路产业课程进校园”确定合作院校共8所,计划总开课96课时,分别是黎明职业大学24课时;泉州理工职业学院、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各16课时;闽南理工学院、晋江职业中专学校、晋江华侨职业中专学校、晋江安海职业中专学校、晋江市晋兴职业中专学校各8课时。课程内容定位为集成电路产业通识课,以集成电路行业介绍、产业链流程介绍及集成电路制造、封测基础工艺讲解为主,辅以半导体概论知识和岗位情况描述,以匹配学生文化知识背景和就职集成电路产业岗位需求,并结合开展集成电路产业观摩体验活动。

  “我们不仅通过芯华集成电路人才培训中心开展培训,将省内外各个院校的相关专业人才集中到培训中心培训,也通过新开展的‘集成电路产业课程进校园’探索的创新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化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主动将课程送入相关院校的相关院系中去,将人才培养前置,希望将效果最大化,同时也加强与在地院校、人才的交流。”福建省集成电路产业园区建设筹备工作组相关负责人表示,“整体的课程为期一个月,我们也会及时跟踪课程情况,做好反馈。依托这样的模式,今后也将开展人才宣传、招聘等工作,成为常态化、持续化的集成电路人才培育工作内容。

(记者_柯国笠)

链接:http://www.fjicip.com/system/2019/03/07/01104585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