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福建省工业(产业)园区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公布新一轮全省园区标准化建设评价结果,泉州有4个园区上榜,并被授予“福建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24-2027年)称号”,上榜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此外,截至目前泉州累计有4个园区获评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数量居全省第一。
为发挥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工业园区产业发展提质增效、转型升级,2024泉州经济年会推出“年度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项目,通过对我市获评国家级、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表彰,推动我市更多产业园区锚定新型工业化航向,形成主导产业特色鲜明、发展水平和规模效益居行业领先地位,在协同创新、集群集约、智能融合、绿色安全等方面起到示范作用。项目将以榜样的力量激发泉州新一轮园区标准化建设的蓬勃动能,为新型工业化扬帆远航安上强劲引擎。□融媒体记者 黄文珍 文/图
聚链成林
织密协同共生生态网络
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形成根系相连的共生网络,逐步构建产业生态丛林,是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的鲜明特质。
福建晋江经济开发区是五星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进入项目表彰名单。基地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时尚鞋服、纺织新材、健康食品等优势产业为主导,安踏、恒安、361°、信泰、华宇、利郎、美明达等龙头企业林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星罗棋布,已形成从一根丝到一双鞋、一件成衣的全产业链条。其中,细分领域的运动鞋原辅材料产业集群,获评工信部2022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健康食品产业集群,获评福建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在优势产业的支撑下,福建晋江经济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位列全省第四位,连续八年位居省级开发区首位,正奋力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五金制品(水暖厨卫)·福建南安经济开发区因获评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入列此次项目表彰名单。基地聚力水暖卫浴阀门集群,以产业生态重构培优产业链。开发区按照“1个主导产业、1家链主企业、若干个产业园”路径,连片打造总面积6.9万亩的水暖卫浴阀门全产业链千亿生态走廊,截至目前,已集聚超2500家上下游企业、571家规上企业。智能家居产业集聚度从32%提升到83%,2024年实现工业产值1800亿元,培育出九牧等全国水暖卫浴行业龙头企业,招引入驻上下游企业350家,龙头企业本地配套率从35%提升至85%。
作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泉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鲤城园)也进入此次项目表彰名单。该基地聚焦纺织鞋服、电子信息两个区域重点产业链,依托链主企业延链补链强链,落地科创中心、火炬紫华园、海天科创园等县域重点产业链载体园区,梳理产业链图谱,精准招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比如,科创中心以联兴发为链主企业,与美国莱卡纤维联合发起建立“功能性纺织供应链联盟”,集聚18家企业打造共享实验室,提供研发、投产一站式解决方案。基地内,网络通信产业集群入选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截至目前,标准化工业园区已入驻企业58家,其中,上市企业子公司5家。
多维度并进
渐次形成创新“强磁场”
产业丛林的高度,取决于创新年轮的密度。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载体,在协同创新、智能制造、绿色发展等多个维度协同并进,渐次形成创新生态的“强磁场”。
作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纺织服装·福建泉州经济开发区位列此次项目的表彰名单。该基地围绕“工业设计、品牌运营”的特色产业布局,引入斐乐全球采购中心、金帝高端运动鞋产品研发设计中心、回力全球采购中心、利讯国际IP商业生态中心、聚拢共业IP品牌运营中心等一大批工业设计项目,吸引了CK、ARMANI、PUMA、TOMMY、DIADORA等一批全球知名品牌设计团队入驻,构建起企业创新提级的工业设计服务支撑链条。目前园区有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家、省市级工业设计中心6家。基地将招商重点放在智能制造核心环节,拓展了赫步等智能制造相关高科技企业,引导带动基地内制造业提质增效。
陶瓷制品·福建德化陶瓷产业园区是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也是此次项目的表彰对象。该基地以智能制造作为创新链打造的关键词,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比如,基地内的全球花盆智慧制造产业园着重打造智造中心、智能仓储中心、人才服务中心、研销游学等一体化产业园区。同时,该示范基地招引唐硕等三十个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日用陶瓷机械智造生产线、5G车间、智能工厂,助推企业“老树发新芽”,推动陶瓷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
创新“高校+政府+龙头+园区”产学研合作模式,已成为南安经济开发区借力平台重构激活创新链,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该基地引进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等12家大院大所,配套建设水暖洁具、石材陶瓷两大国家级产品质检中心,推动石材线锯切割、OLED健康光源等26个产学研合作项目转化落地。同时,引进广美院、顺德意创入驻工业设计共享中心,并联合住逻辑集团打造丝路南石“南安造”平台。
打造产业社区
厚植沃土释放育才养分
将传统的工业园区升级为现代化产业社区,通过构建人才链与产业链的共生关系,释放出充足的本土化人才养分,滋养产业丛林枝繁叶茂,这也是打造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的题中之意。
泉州台商投资区是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也是此次项目的表彰对象。在其智能电网电器产业基地内,持续完善服务、园区、人才、资金等各类配套,增强重点产业链发展活力。围绕园区15分钟生产生活服务半径,规划建设杏东产业园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区两个产业邻里中心。鼓励重点产业链园区、产业链链主企业与大院大所合作共建技能培训基地,开展订单式技能人才培养,累计为宏科、德普乐等企业培养近千名实用人才。
永春工业园区获评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在此次项目表彰名单上“榜上有名”。这些年,该示范基地以标准化建设试点为牵引,探索出一条山区县域新型工业化的突围之路。在人才链打造上,该示范基地在全市首创“校地协同创新中心”,引入哈工大、南京大学、湖南大学在永春设立大院大所。通过联动5部门3院所,深入服务企业,促成多项合作协议签订,加速人才技术的集聚,催生新质生产力。
晋江经济开发区则突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布局建设产教融合基地、党建邻里中心、青年公寓等项目,打造高品质产业园区。其中,晋江经济开发区产教融合基地,以泉州职业技术大学为牵头高校,福建盼盼食品有限公司为牵头企业,统筹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技能人才评价等资源,入选首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