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听上去是一个悲壮的词儿,充满未知,充满孤独,充满艰辛,但又是无数人追梦的天堂。关于北漂与北京的故事,总也讲不完,所以艺术家们总歌唱北京。那么,提起“北漂”这个词你会想起谁?本期校友风采为大家分享,北漂校友杨锦盛的故事。



 杨锦盛 

摄影指导
13级数字媒体专业校友
进修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

● 2015年在校期间导演短片《半梦半夏》获泉大电影节最佳影片/入围第二届海峡两岸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摄影提名/福建闽台创新创业微电影节最佳剪辑奖/泉州微影视文化最佳导演奖以及优秀奖/2018“影像晋江”短片展映网络人气银奖,并受邀于福建电视台都市频道“星光V电影”栏目专访;

● 2016年摄影指导短片《裁缝老爹》获中国公益影像节最佳影片/2018“影像晋江”短片展映网络人气金奖;

2017摄影剧情片《芳草》获2017 NEW ERA FILM FESTIVAL青年电影季入围影片;

● 2019年摄影指导剧情片《PLAYER》第六届“24格创意媒体嘉年华”最佳创意奖/入围2019 TOP SHORTS/洛杉矶LAFA Losangeles Film Awards

 摄影指导剧情片《老钟》入围罗马尼亚电影节SHORT TO THE POINT




2013年,杨锦盛进入泉大艺术传媒学院学习数字媒体应用技术,在校期间除日常学习之外,他还常跟随专业老师外出参与 拍摄实践 工作,这对于杨锦盛来说是一段宝贵的经历,在实践中,他提前体验到了剧组的生活,也学习了许多的与人相处之道。

杨锦盛性格温和、谦逊踏实,所以老师和同学们都喜欢找他帮忙,他也非常乐于助人。杨锦盛说:“回想起在泉大的几年,其实过得蛮辛苦的。那时我是学校电视台的总编、广播台采编部的部长、班级的班长,身兼多职,又不太善于分配工作,所以很多事都自己抗下了。 正是这份辛苦造就了我坚毅的品质,而这样的品质正是我逐梦路上最需要的。

当被问及大学三年对母校什么文化印象最深?杨锦盛同许多校友一样,回答说:“ 早锻炼 。”片场的工作十分辛苦,需要拥有十分强健的体魄才能将这份工作坚持下去,杨锦盛回忆说:“ 因为早锻炼,在学校的两年多都没生过病,也算是给这份辛苦的工作挣下了革命的本钱。



2016年,在经历了近一年的实习后,杨锦盛迎来了毕业,同许多应届毕业生一样,手握毕业证书的同时,他也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不停的拍片、剪辑,在眼前的小城做着周而复始的工作,总觉得心底的火苗将因此而熄灭。终于,在毕业后不久的一天,朋友的一条消息又重新点燃了他心中的那团火:“听说北京电影学院进修班在招生,你或许可以试试。


杨锦盛的北漂故事,便从此处拉开了序幕。



在了解了北影进修班招生的详情后,高昂的学费令他却步,不知如何向家人开口。几番挣扎过后,他将招生链接发给了家人,家人沉默片刻后问道:“你想去吗?想去就试着报一下名吧,有录取的话就去。”家人的鼓励与支持给了他力量,他整理好自己的作品报了名。


第一次感觉梦想触手可及,最终却等来了落榜的消息。


这个消息让杨锦盛感到悲喜交加,悲伤失去了这次机会,欣喜为家中省去了一笔开支。原本计划好了去北京的一切,突然落了空,终究是意难平,杨锦盛告诉自己:这件事不能到此为止,我还是想去北京看看。家人的一句话再次给了他力量:“想做什么就去做吧。”



2016年的秋天,杨锦盛开始了他的第一段北漂生活。他到北京的第一件事便是去了北京电影学院,他想住在学校的附近,想以另一种方式触碰心中的梦。就这样,他给了自己三个月时间来平心中意念。三个月后,他又回到了家乡,找了一份新的工作,将心中的那团火又暂时收了起来。


 念念不忘 总有回响 新机遇到来 


17年盛夏到来前的某一天,杨锦盛接到一通来自北京电话,电话那头说:“你好,这里是北京新片场传媒,我们最近有两档新的节目,在网上看到了你的资料和作品,不知道你是否有意向来做导演?”


新片场传媒正是杨锦盛从学生时代就开始关注的平台,那里汇聚了许多优秀的行业人才,去这样的大公司也正是他学生时代的梦想。但因为热爱,所以谨慎,他并不认为当时的自己足以胜任导演这个角色,便希望为自己争取一个摄影相关的职位。


最终,他通过了在线面试,又像一年前那样,义无反顾的奔向了北京。



新片场离北京电影学院很近,杨锦盛总能感受到那里的气息,这一年,进修班又开始招生了,但他没有报名,他不再像一年前那样空有一腔热血了。他沉下心来工作了一年,在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中逐渐“入了行”。18年的一天,他决定再次报名北影进修班。他不再像两年前那样雀跃,只觉得这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杨锦盛说:“我记得出录取结果的那一天,很普通,我正在拍片子,预感到这一天会出名单,工作之余,我查了名单,有我,然后我很平静,我知道会是这个结果,没有多余的情绪,脑中只有一句话浮现:该来的总会来的


两年多的沉淀,杨锦盛实现了最初来北京的梦想。收到了北京电影学院的录取通知后不久他便辞了职,随后的半年多,他全身心投入了新一轮系统的学习中。



△杨锦盛工作照


2020年算是杨锦盛北漂的第四个年头了,回想起自己这四年的心路历程从一开始感觉“多睡一天就多一天没有安全感,多一天没干活就多一天跟不上时代”的慌乱,到如今“7天6个城市,坐飞机就像打了个车一样”的老练,他已经成为了一个资深的北漂。


近四年的磨练,杨锦盛从片场小菜鸟成为了摄影指导,他拥有了自己独特的审美与镜头语言,能够准确的将编剧和导演的概念转化为真实、动人的影像呈现给大众。他也在一个又一个的片场中体验了百味人生,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令他飞速成长。


这几年来,许多事都改变了,唯一不变的是他对家乡的眷恋。刚到北京时,杨锦盛便对一位旧识老北漂说:“我不会一直留在这里,我会回家的。”当时这位旧识告诉他:“北京是一座你来了就回不去了的城市。”这几年他一直在琢磨这句话的含义,竟发现自己似乎真的难再回去了,因为这里广阔的天地与开阔的视野是别处没有的。


但他依旧相信,待他看过世界,终有一天他会回去,回到自己的家乡,拥有自己的团队。


△杨锦盛部分作品


从中营到理工再到如今的泉大,几代泉大人上下求索、万里笃行,将“忠诚、勤奋、创新、奉献”的泉大精神不断发扬,校友精神与校友力量是每一位泉大人共同、宝贵的财富。欢迎各位校友来稿,分享更多校友故事。


校友风采投稿邮箱:xyh@qvt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