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神鑫胜,三次神扑救!夺冠最大功臣!2018年,泉理工校友队第一冠!”

3月的一个晚上,黄腾蛟发的一条朋友圈,引爆了泉州理工学院足球圈,评论区嗨成一片。去年12月至今,泉州理工学院校友足球队一月夺一冠,连获3冠,势不可挡,为新一年开了个好头。

这支成立仅4年的球队里,队员们来自各行各业,有企业老板,有银行高管,有教师、公务员、青训教练、公司经理等等;年龄最大的有60多岁,最小的才20出头。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却因为“校友”和“足球”而走到一起。4年来,这支球队四处征战,屡屡夺冠,已成为泉州业余联赛中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2018年,恰逢泉州理工学院将连续参与承办国际大体联足球世界杯、亚洲大体联亚洲杯以及中国选拔赛,泉州理工学院校友足球队也乘着东风迎来了发展最好的时机。

有圈内人士评价,泉州理工学院十几年来坚持体育育人,坚持发展和推广足球运动,2002年开始点燃的星星之火,如今已成燎原之势。

2003年初出茅庐的理工足球队


【萌芽】

“带头大哥”带来足球DNA

点燃理工足球星星之火

早在2002年,泉州理工学院足球的星星之火,就已点燃,当年10月,随着第一批学校第一批统招生的到来,“中营足球队”应运而生。

作为“盗火”的“普罗米修斯”,现泉州理工学院党委委员林文艺原是华侨大学足协主席,一位狂热的足球迷。入职后,他迅速地将足球文化带到这所有着“体育DNA”的学校。从办学伊始,理工就以早锻炼和马拉松著称。

在理工足坛,林文艺被称为“老大”,颇有点“带头大哥”的意味。泉州理工学院足球队领队王见明说,林文艺是理工足球的创始人,从争取学校政策支持,到筹集校外赞助资金,再到16年如一日身体力行地坚持带队训练比赛,林文艺对理工足球的付出不遗余力,“老大”这一称呼,是理工足球圈对他的尊重。

“当时,旧校区足球场位于中心市区,虽然场地条件较差,但是地理位置极佳。”林文艺说,这块场地很快就聚集了一大帮足球青年。每天都有人来踢球,其中有老师,有学生,也有校外足球爱好者。现泉州理工学院机械系副主任陈良波,2003年入职,他说,自己就那时“下的水”。

“一到下午,理工足球场就人满为患。”陈良波说,踢球的人多了,慢慢地在学生中发现了一些好的苗子。现泉州理工学院校友足球队队长,2004级车辆系的王建,就是当时学生中的佼佼者。

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兼备,中营足球队很快成为泉州高校足球界一匹黑马。2006年泉州大学生足球联赛,中营足球队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夺得冠军。陈良波回忆说,当时决赛就在理工足球场举行,学校万人空巷,就连楼栋上挤满观球的学生。“我记得最后王建打进绝杀球时,全校欢声雷动,经久不息。”想起当时盛况,陈良波感慨良多。

而在那个时候,恰逢学校迎来了通过教育部评估和改名的历史时刻,本来就极其重视体育的学校董事会,拿出了几百万的资金,建设了人工草足球场。理工足球队更是从此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先后获得了多项晋江、泉州市级比赛的冠军,还打入了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的全省四强,获得过省大运会季军。


【转折】

组建足球“青年近卫军”

校友称“就像找到家一样”

2014年,理工足球迎来新的转折点,即校友足球队的成立。

“理工一直有校队,却没有校友队。”林文艺说,像南安国光中学、仰恩大学等很早就组建了校友足球队,校友足球队既能促进校友和母校的联系,还能够为学校形象代言;理工足球沉淀多年,校友足球队的成立,其实是水到渠成,而其中的关键,就因“罗本蛟”的出现和他的努力筹备,才让球队应运而生。

    “罗本蛟”是圈内花名,原名叫黄腾蛟,一位重度“足球患者”,理工2008级校友。在校期间,黄腾蛟是校学生会体育部部长,足协主席。毕业后,黄腾蛟常混迹于泉州业余足球圈,一周至少要踢一到两场比赛。有时,黄腾蛟也会召集理工校友一起组队踢球。

久而久之,黄腾蛟萌生了一个念头,“以理工的名义,召集散落各地的球员,组建校友足球队。”黄腾蛟说,理工校队10几年来,共培养了300多个球员。有部分球员留在泉州工作,有的在所属企业球队踢球,有的受聘于其他球队,有的成为足球青训教练。球员们虽都是“理工出品”,却各为其主,相互征战。

当时,黄腾蛟心想“泉州理工学院足球底蕴厚,人才辈出,假如组建校友队,大家披着‘泉理工’的球衣征战,一来校友们踢球时更有归属感,二来也能更好地延续理工足球文化,宣扬理工足球品牌。”

黄腾蛟的想法,道出了校友们的心声,同时也得到泉州理工学院校友总会的大力支持。2015年5月9日,泉理工足球校友会成立,聚齐了第一批球员:前校队元老,中场核心王建,他家在厦门,火线归队;2006年省大运会校队队长戴忠,受了重伤后挂靴,再次披挂上阵;被誉为校队“队魂”的方吉成,放弃外地的工作回校任体育老师,还负责校友队的梯队人才建设……

“就像漂泊的游子,找到家一样!”有校友足球队员称,看到球衣上印着的“泉理工”3字,就像回到激情燃烧的岁月,回到稚嫩青葱的大学年代。

十年磨一剑,一朝试锋芒,理工足球厚积薄发,开始发力。2015年,泉州西湖杯五人制足球赛,泉理工校友队屡克强敌,在决赛中以8:4战胜刺桐队,首获冠军。球队先后获得江滨七人制冠军、亿仁杯亚军、领袖五人争霸赛四强等诸多荣誉。

2017年,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球队进行了优化,校友队正式冠名“泉州理工学院足球队”,并开始征战泉州各级足球联赛,屡有斩获。至今,短短一年时间已有三个冠军、一个亚军、一个季军入账。泉州理工学院足球队,逐渐成为泉州业余足球圈一股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被誉为“青年近卫军”。

2006年理工足球队首获泉州大学生联赛冠军

【发展】

球队就像“大家庭

打造交流和资源共享平台

在校友足球队里,队员们来自各行各业,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并没有成为交流和配合的障碍。因为他们都是泉州理工学院校友,都热爱足球。

校友足球队就像一个“大家庭”,为了球队发展,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禾杰兄弟传媒总经理陈家杰,最早是林文艺球友,被拉上理工足球这艘“船”后,先后赞助校队和校友队12年了。黄腾蛟说,球队开销包括足球装备(主客场球衣、外套)、参赛费、交通费、餐饮费,一年至少要6万左右;而陈家杰则是球队最稳定的赞助商之一。

“公司只要不倒,就一直赞助下去!”在球队2017年赛季颁奖和尾牙晚宴上,陈家杰给力承诺的视频,瞬间传遍朋友圈,引来泉州足球圈一片惊呼和点赞,有圈内人士羡慕嫉妒恨地说“有这样的赞助商,给我来一打!”

风姿飒爽的理工女子足球队

除了资金上的支持,球员们的付出更让人感动。王建家在厦门,公司在惠安,一到比赛日,无论身在何处,他都会飞赶赛场,极少缺席;方吉成毕业后原从事餐饮工作,为了“足球梦”辞职重回理工当体育老师,成为校友队中最可靠的后防线;黄腾蛟则是校友队的“代言人”,他的微信朋友圈几乎成了球队动态的“晴雨表”。

“校友足球队的成立,构建了一个校友交流平台。”林文艺说,一周两赛甚至三赛的赛制安排,队友们相处较多,同场竞技,同桌喝酒,就算年级相差较大的校友也成了朋友。在赛场上,经常可以见到60几岁的老校友和20岁出头的在校生嬉笑怒骂。

而由于校友队球员大多身在职场,或自主创业,在享受足球乐趣之余,还实现了圈子里资源共享,互帮互助。对此,2017年开始创业做影视公司的黄腾蛟深有感触,“除了感谢影视同行,足球队的老大和建叔对我创业第一年帮助良多,感恩大家。”

 

【机遇】

将办国际大体联足球世界杯

“母校是我们永远的主场”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泉州理工学院足球16年沉淀,终于迎来腾飞的机会。

2018年2月2日,晋江市获得2019-2025年连续4届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足球世界杯(简称“国际大体联世界杯”)举办权。作为晋江本土高校,泉州理工学院也成为全国首家承接大体联足球世界杯赛事的高校。

“承接大体联世界杯赛事,理工足球迎来发展最好的机遇!”林文艺说,晋江市政府和学校将共同出资,在校内修建一座包含5000个座位的专业赛事标准级的足球场,并配备观赛包厢和足球酒店公寓。建成以后,理工足球场将成为省内甚至国内高校最专业最标准的足球赛场。

而这个赛场,将成为校友足球队的训练基地和主场。对于球队的未来,林文艺已经有了一个完整的蓝图:学校将筹办泉州理工学院足球俱乐部,下辖校队、校女队、校友队三支队伍,以承接国际大体联世界杯为契机,逐步完善青训、赛事、冬训、接待4大足球板块,形成理工足球文化体系和业务体系。

而在新形势下的校友足球队,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林文艺说,校足球队将成为泉州理工足球俱乐部队的青年队,形成有层次的梯队;校友队定期选拔优秀的校队球员进入校友队。此外,校友足球队以泉州理工学院校友总会为依托,与各地校友会定期举办足球邀请赛,促进校友交流,增进感情。

“以足球之名,让校友回‘家’!”校友足球队队员、2016届广告设计专业的陶逸洋说,理工16年来培养了300多球员,其中不少球员成为业余联赛球星或专业青训教练。成立泉州理工学院足球俱乐部后,将汇集历届球员,进行资源整合,形成球队与学校共赢的格局,打造理工足球品牌。

“无论人在哪里,母校永远是我们的主场!”有队员称,无论是作为一名学生还是一名球员,只要母校有需要,自己都随时准备上场。

理工足球队合照